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制造大国的2015:智造中国起步

2016-01-01 12:41:00

 

来源:互联网

制造大国的2015:智造中国起步

浙江,温岭。台州市博洋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不见往日坐满工人的流水线,一水儿崭新的机器之间,只有不多的几名工人在巡查走动,检测机器的运转情况。

这些机器是企业引进的全电脑自动针织机。通过这台机器,以往针车、滴塑、高频、下料等工序被一次成型的工艺取代了。按照企业董事长蔡建华的介绍,采用自动化生产之后,一个工人就能操控6~8台设备。这样的机器他一口气引进了100台 。

博洋鞋业的自我改造只是温岭市“机器换人”推进的一则缩影。由该经信局披露的信息显示,2015年1至10月份,200个“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29.32亿元,占总投资的93.3%。在2014年,全市“机器换人”重点项目还只有100个,涉及投资总额11.23亿元。也就是说,2015年“机器换人”的规模翻了一番。

现在,这个案例通过报纸、电视作为宣传至整个浙江省。而对浙江省而言,目前明确了“机器换人”作为主攻方向,按照每年组织实施100项省级“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省市县联动实施5000项“机器换人”项目的目标,要开展10个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试点示范。

而浙江省之外,和它一样出台了制造业升级换代战略的还有湖南、广东、辽宁等13个省市。 “机器换人”“互联网+制造业”在年底的地方两会上,更是成为热门词汇。

从三线小城里企业的自我革命到制造大国的转型自觉,能不能引领“世界工厂”走出新世代,这是2015年的中国制造业留给未来的悬念之一。

马桶盖引发的制造业思考

不可否认,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正是眼下这场轰轰烈烈的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热潮的重要推手。作为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一条通往现代制造的蓝图。

然而,在不少制造业从业者而言,在2015年初,一则“中国人在日本疯抢马桶盖”的新闻恐怕才是他们在2015年最难忘的记忆。

2015年日本媒体评出的年度词汇是“爆买”,而这个热词的实施主体绝大部分是中国游客。在春节期间,日本的一个商场一小时大约会卖掉50只马桶盖,这样的消费背景下,仅松下公司2015年就合计卖出了25万台智能马桶盖,销量同比增长了400%。

而讽刺的是,这些游客坐飞机背回的产品,绝大多数来自松下公司位于杭州松下工业园的生产区,其中8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本土。

这个事实生动而残酷地展示着大多数中国制造当下面临的尴尬:品牌上被固化的低端形象、生存在价值链上低溢价环节。

对“一只马桶盖”的反思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甚至惊动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消费者有权享有更多选择;同时,中国企业要升级,如果国内也有相同质量的产品,应该更有竞争力,中国经济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这一过程将会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说。

很快,3月25日他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国务院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领域以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

“过去我们是靠拼资源、拼能源、拼劳动力、拼成本,这些要素优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我们主要是靠创新驱动发展,靠改革激发活力,新旧动力的转换发生了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

在2015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工信部将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被定在6%左右,将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智造开启“风口时代”

“智能制造”最早源自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导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主要涉及将制造的自动化延展至人与机器共同合作,扩大、延伸和部分取代人类在制造过程中的活动。

简单地以上述温岭的“机器换人”为例,现阶段是机器替代了员工的人力劳动,当这些机器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网络连通,通过机器上安装的传感器收集、反馈和整理数据,形成对于工作效率的分析报告,以提供给操作者做改善效率的安排调整,这就进入了智能制造时代。

在同为制造业大国的德国,这样的制造业愿景被命名为“工业4.0”,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进而成为德国的制造业发展国家战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