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化解过剩产能成首要经济任务 “僵尸企业”或加速整合

2015-12-26 09:54:00

 

来源:互联网

化解过剩产能成首要经济任务 “僵尸企业”或加速整合

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正饱尝其带来的“副作用”——产能过剩。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产能过剩不仅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建材、电解铝、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凸显,近年来更是扩大到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课题中指出,本轮产能过剩涉及行业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化解难度大,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之一。

在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定调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将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放到了五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事实上,化解产能过剩,并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命题。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之后,这一问题年年都有所提及,但将化解产能过剩放在年度经济任务的首位,尚属首次。

正如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治所言:“产能过剩的化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以钢铁行业为例,一个现实中的疑问却是,提了这么多年产能过剩为何总是化而不解?

同样,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此轮“去产能”也面临着更多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产能过剩掣肘经济发展

提及产能过剩,最先被联想到的行业就是钢铁,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全球第一,并占到了一半以上。

来自国家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2亿吨,当年的粗钢产能为11.6亿吨,粗钢产能利用率的70.69%,意味着约三成的产能过剩。而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2014年全球的平均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6.7%。

实际上,在全国各地仍有大量诸如地条钢这样的“黑产能”没有统计在册,按照业内的估算,中国粗钢利用或低于60%。

“产能过剩问题,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钢铁需求量低迷的形势下,更为明显。”我的钢铁网研究员付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过剩的原因在于钢铁行业在前2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投资,此前的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20%,这种过度投资和需求增速不成比例,最终导致了严峻的过剩局面。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的同时,企业减产意愿不强烈,钢铁企业的扩产现象仍较严重,仅在2014年新开工钢铁项目为2037个。

根据工信部规划的《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计划3年内钢铁产能压缩800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付略表示,2015年粗钢产量将出现1982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但是供给端的收缩仍赶不上需求的下降,造成钢铁产品价格低迷,钢铁企业经营困难。根据上海钢联监测,目前全国163家钢厂的亏损面达到95.19%。

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其他众多行业中。目前全国各类煤炭的产能超过50亿吨,2014年全国原煤产量38.7亿吨。超10亿吨过剩产能压顶,也让煤炭行业在2012年下半年以来迅速告别“黄金时代”,行业形势一再恶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9%,连续45个月下降。PPI指数下降,被视作工业产能过剩、生产通缩的表象,该指数连续的下降也表明产能过剩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的分析,近3年来PPI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的部门,都集中在2003~2007年扩张速度大的部门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