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皮草降价4成的幕后
海宁皮草降价4成的幕后
【中国经营网注】海宁皮革城20多年的发展可谓是几经波折,从靠贴牌、靠廉价创造的飞速发展到打造自有品牌的尝试,从马路市场的散乱经营到皮革城的产业升级,审视海宁皮革城的发展,不难看出皮革城今天遭遇的困难在过去也曾经经历过,而每一次的发展高峰恰恰是从危机开始的。在这轮危机中,我们同样也嗅到了一丝春天的气息,在压力下,海宁开始从电商、从设计、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动力。我们希望在这个冬天之后,海宁的皮革产业能够迎来新的春天。
据央视报道,据北京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华夏商学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底中国有皮革专业市场1500余家,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及中南部,尤以江浙、广东、华北和东北最为密集。但从2013年开始,受国际经济发展缓慢,需求不振的影响,国内的皮草业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整个皮草行业陷入经营困局。
销量走低,皮革市场遇寒流
这里是浙江海宁皮革城。海宁及周边地区集聚了4000多家皮革生产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皮革基地之一。进入冬季,本该到了皮草热销的时节,但整个大厅从早晨8:30营业开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消费者光顾,很多店铺门前空空如也,无人问津。
商户:我觉得要下降好多。下降40%。
在市场二楼的这家皮衣店,一件皮衣的价格直接标出了580元。其它几件男款皮衣也都降到了千元以下。虽然有几个消费者在询价试穿。但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人气比起以往大不如前。皮草市场的低迷气氛一直从2013年延续至今。眼看着冬季已经快过半了,但是销售额始终上不来。
皮衣的价格直接标出了580元,销售人员说店铺的人气大不如前。商户:以前像这种旺季的话,一天都要零卖的话都要几十件了,五六十件,现在一半多一点吧。
张水清在海宁经营着一家服饰公司,进入12月,海宁的气温陡转直下,而让张水清真正感到寒意的是皮毛厂生意的清淡。办公室门外打包好的是要销往俄罗斯的皮衣,但他忽然接到了货款要延迟的消息。
办公室外面是打包好的要销往俄罗斯的皮衣,但张水清突然接到了货款延迟的消息。浙江海宁卡蒙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水清:时间上面起码要在两三个月(之后)。他们属于季节交替的时候,有一部分货作为它们来说,可能也有它们一个压力,他们下线可能也要跟他们延缓一部分。
上个世纪90年代,张水清还是一个皮革加工厂的打工仔,1995年张水清从朋友那里盘下一个店面,开始从事出口俄罗斯的贸易。十几年下来,张水清成了远近闻名的行家里手,在经历了国际贸易的惨淡和卢布贬值,张水清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少,但是皮革总体销量大幅下滑,还是让他的心里七上八下。
因为销量不好,为了压缩开支,张水清把工人从三十七、八个减到了现在只剩下八个。打开仓库的大门,张水清指着压箱底的库存告诉记者,仓库往年最少要储备上千万的原料,为了资金回流,今年只能把原料量降到一半。
2013年,浙江工商大学的教授郑勇军组织团队,历经一年时间对海宁皮革城这个专业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最终的调查报告汇编成《解读海宁中国皮革城模式》一书,调查结束后,郑勇军隐隐地预判,2013年底,皮革市场将迎来阶段性的下滑。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郑勇军:整个市场经济形势受影响以后,或者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受影响以后,它首先会受到削减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的话就是,随着电子商务等其它一些业态的发展,它可能也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皮革市场的疲软不幸被郑勇军言中。记者在海宁皮城出具的一份报告中看到,2015年第三季度,海宁皮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16.3亿,6.63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4.2%和16.1%。而2015年的半年报则显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样大幅下滑,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11%和14.10%。
触网转型,创新设计,多方拉动皮革销售。
海宁中国皮革城于1994年建成开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专业市场,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
朱伟祥,一直在海宁纺织、皮革的企业里当职业经理人。他告诉我们,上世纪90年代末是海宁最辉煌的时期,那时简单的来料加工,贴牌生产都能赚钱。2003年前后,代工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2005年,朱伟祥加入了雪豹这个老牌企业,负责产品内销。企业顺风顺水每年产值过亿,连续以20%的速度增长。但这两年却被势不可挡的电子商务冲击得措手不及。
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伟祥:其实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太快了,我刚刚摸到当前的这块石头,下一块石头又变了,就是这种感觉。这种速度发展,让我们传统企业有时候就是,跟不上节奏的感觉。
另外,皮草属于地域性季节性都较强的商品,加上我国皮草原料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所以国际的皮草行情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国内的价格。仅以水貂皮为例,从2013年开始,受丹麦、芬兰、美国等进口水貂皮价格走低影响,国产貂皮大衣价格也出现了下滑,幅度在15%—到20%左右。2014年尽管价格略有下降,但是幅度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然而进入2015年之后,皮草再受全国消费市场低迷的影响,貂皮大衣的价格下降了30%—50%,即使是进口貂皮大衣的价格也很难迈过2万元,相比2012年动辄4、5万的价格,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国内电商的冲击,和国际进口原料价格的持续走低,很多像朱伟祥这样受两面夹击的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他深刻感受到在电商大势中,传统企业除了“触网”转型,已别无选择。
朱伟祥:经过这两年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后,我们变成了我们直接去面对消费者,我们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那么这样的服务,包括格局都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革。
既然要触网、触电,朱伟祥干脆来了个彻底数据化。在生产车间里,有这样一块大屏幕,每个工人的工卡刷磁后,原料的来源、订单的生产状况,包括工序的流转过程都能追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而像朱伟祥这样的高层管理人员在系统内则可以看到服装的设计图纸、用料和库存等更多数据。在这个数据库里一件皮衣会涉及十几个项目,近百条信息。这能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地调度生产。
朱伟祥:比如这件衣服的话,6301,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个扣子还是零点几个,都是按照标准化分配,完全知道我的用量是多少,我现在缺不缺货。
不仅是生产流程,现在企业的销售也可以网络进行实时监控。12月3号,正好是海宁皮革节购物的第一天。朱伟祥就通过办公室的这块大屏幕实时监控着全国各地的销售状况。雪豹服饰也参与了线上发红包的活动。他不时地注视着大屏幕,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0家门店里一旦哪家有了成交量,都能在屏幕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