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初稿完成 方案有望年内出台

2015-07-18 09:39:00

 

来源:互联网

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初稿完成 方案有望年内出台

上报已逾半年,相应政策也已开始尝试,但“批复”却迟迟未到。去年确定的7个内贸流通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有望迎来更高规格“待遇”——由中央深改组审批。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此次“审批”因高层关注而延时。此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初稿已经形成,有望在年底前出台,且部分内容显示,试点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知情人透露,初稿“尺度”较大,这源于相关部门、人士对内贸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啃”拥有普遍共识。据悉,初稿再提“大市场”理念,且着重强调法治建设、简化审批、信息技术,部分措辞颇为罕见。

去年年底,内贸流通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上报国务院,确定上海、厦门、南京、青岛、广州、成都、湖北黄石七个城市为试点城市。

多头管理仍是改革大难题

记者获悉,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目前正在等待审批中,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初稿已形成,将会进一步加快推进内贸体制改革,不排除试点城市将要扩大的可能性。改革将从政府管理体制、流通企业体制改革、立法体制、竞争体制等方面进行。

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总体部署,商务部牵头,会同发改、工商、交通运输、质检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

“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谈及我国内贸流通产业现存问题时,商务部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博士王水平总结。

他表示,我国内贸流通领域长期处于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状态,中央与地方责权划分不够清晰,缺乏权力清单,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不到位,成为流通行业效率低、成本高的重要原因。

专家称,内贸流通改革三十年来,易改的基本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流通领域下了很多文件,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正是因为相互分割、重复交叉的管理体制,利益格局的改变始终是宏观经济改革的难点所在。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丽芬表示,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应急保障能力,建立责权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责权,完善部门分工协作模式。商务部作为流通体制改革的牵头单位,将进一步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间的沟通合作。

与此同时,内贸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仍有待健全。记者获悉,《商品流通法》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商品流通法》是流通领域的基本法,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行业准入等方面的立法。

王水平认为,综合执法是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提升监管能力的一个方向。目前,地方商务执法力量较弱,手段较少,与工商、质检、交通等执法系统缺乏合作,导致商务执法效果不佳。他建议,要推进商务、工商、质检、交通运输四位一体的综合执法,在各级政府之间建立信息平台,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执法体系,并加强执法和司法的有效衔接。

推动协会“掌舵”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