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不被“互联网+”,就被“互联网-”
金错刀:不被“互联网+”,就被“互联网-”
创新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当下的着眼点,面对全民创新、全民创业的大热潮,究竟是什么在阻碍传统企业“互联网+”、阻碍创新?而什么又是企业创新的真正能量?
6月25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5年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上,来自学界、企业界和资本界的嘉宾从多维角度,展开了对企业创新、传统企业转型的“互联网+”的激情碰撞。
不“互联网+”,就被“互联网-”
对于大型传统企业来说,转型和创新意味着打破现有的市场秩序,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舍弃一些已有利益,恐惧也随之产生。微创新学院创始人、互联网创新教练、爆品会会长金错刀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在于,简单称为是价值链动刀,就是把过去传统企业的浪费、低效砍掉。而那些把所谓互联网化创新当成锦上添花、当成狗皮膏药的企业全都走不长,反倒是能够把“互联网+”、创新变成一种危机状态下的绝地反击的企业能够转型成功,前两年可能有各种挑战,但是坚持下去,第三、第四年可能就会有勃勃生机焕发出来。
事实上,创新的事往往是小事,开始创新的公司也往往是小公司,但这种创新具有对自我认知的颠覆性破坏和重构产业秩序的作用。企业需要意识到的是,你不“互联网+”,就要被“互联网-”。
而创始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动机,在金错刀看来,首先要武装创始人。更加关键的问题是,创始人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以及组织的惯性,打破这个惯性才能提创新,否则外部的压力就能将他逐步淘汰。
从0到1的互联网转型
现在任何一种模式都属于一个时代,每一次创新都是每一个新的台阶,创新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否定和不断的进化,以及不断的变革。
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金错刀认为,互联网公司生存其实就一个法则,即一年生、一年死,这也是创新进化如此重要的原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是很多企业家面对“互联网+”的大潮、面对创新时却拿榔头都敲不醒。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有一句话流传已久:转型就不怕打破瓶瓶罐罐。万达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王健林的转型史,先是逃离住宅地产,后来做商业地产,再做旅游地产,现在又要去地产化、做电商。
可是这个曾经的转型强人王健林的三个观点,金错刀却坦言这会成为其在互联网转型和创新路上的桎梏。他认为互联网的确是个工具,但这个工具已经产生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越是大佬级的传统企业,使用这个工具越痛苦。其次,是可怕的盲目自信,万达一上来就要挑战BTA,一上来就要市值千亿美元的平台。第三,万达用KPI驱动的互联网转型,也是最可怕的。
“王健林内心坚信法家,所以公司有几十万字的管理制度,在互联网转型上,王健林也是用一堆KPI指标来驱动管理转型。这是一个可怕的杀手,KPI是从1到10的管理利器,但很多互联网转型都是0到1的不断试错,这种杀伤力随处可见。”总得说来,还是太自信了,缺乏归零心态,金错刀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