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中国区域经济分化加剧探因

2015-03-24 15:18:00

 

来源:互联网

中国区域经济分化加剧探因

【中国经营网注】传统工业吃重的东北板块持续低迷,其他区域板块尽管没有出现整体下滑,但内部分化明显,东部、中部、西部都既有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领头羊,也有经济放慢的典型省份,比如东部的天津,中部的山西,西部的云南。

区域经济分化加剧,主要是因为经济转型处于不同阶段,东部不少省市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而西部、中部不少省份才刚刚开始面临转型问题,东北则是进入到了深度调整期。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西藏以15.31%位居21区域发展指数第一位,也是全国唯一经济处于“趋热”态势的地区,不过由于西藏经济总量很小,其2014年经济总量仅相当于广东的1.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95亿元。因此,其指标意义较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以京沪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显示出向“双中高”状态发展的趋势;中西部部分省份仍可享受投资和消费增长带来的增长红利,另一部分省份必须开始正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东北地区则急需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来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

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呈现加速分化的态势。

根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测算的21区域发展指数,传统工业吃重的东北板块持续低迷,其他区域板块尽管没有出现整体下滑,但内部分化明显,东部、中部、西部都既有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领头羊,也有经济放慢的典型省份,比如东部的天津,中部的山西,西部的云南。

区域经济分化加剧,主要是因为经济转型处于不同阶段,东部不少省市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而西部、中部不少省份才刚刚开始面临转型问题,东北则是进入到了深度调整期。

21区域发展指数采取5类数据加权的方式生成,主要考虑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以及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分别占30%、10%、20%、20%、20%权重。(21区域发展指数标准:小于5%反映经济过冷,5%-10%反映趋冷,10%-15%反映稳定,15%-20%反映趋热,20%以上为过热。)

从2014年全年的21区域发展指数排名看,除了西藏和吉林,19个省份处于“稳定”区间,10个省份处于“趋冷”。西藏、湖北、贵州、重庆、江西等中西部省份排名靠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处于中下游位置,大部分处于“稳定”区间;东北三省在各大区域板块中发展趋势靠后,其中,吉林处于“过冷”区间,显示东北板块在2015年攻坚克难的任务较为紧迫。

区域经济高度分化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西藏以15.31%位居21区域发展指数第一位,也是全国唯一经济处于“趋热”态势的地区,不过由于西藏经济总量很小,其2014年经济总量仅相当于广东的1.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95亿元。因此,其指标意义较弱。

不过,西藏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为全国第三,显示其体量虽然小但经济结构具有加速成长优势。

根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测算,2014年区域经济板块中整体压力最大的是东北,黑龙江、辽宁的2014年区域发展指数名次垫底,分别是4.23%、5.62%。吉林的区域发展指数为8.12%,排全国倒数第六。三省的工业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都偏低。

其他区域板块则呈现明显的内部分化。

以东部板块为例,北京、上海的21发展指数分别为7.19%、7.82%,名次靠后,但是京沪两地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626.3亿元和15271.89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分别达到70%、60%以上,无论是体量还是占比都走在全国前列,显示两市在经济转型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在存量较大的基础上,2014年京沪两地的投资和服务业增速都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态势。

而广东、江苏由于投资、消费和财政收入增速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位次在东部省份中相对靠前。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表现出内部分化的特征。

山西的2014年区域发展指数为7.11%,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主要是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拖累。同为煤炭大省的内蒙古除了投资仍维持15%以上的增速,其他指标优势也不明显。显示重化工业以及资源能源行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到了需要积极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阶段。面对类似情况的还有云南、宁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