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正在大规模撤离中国吗?
外企正在大规模撤离中国吗?
【中国经营网注】近期,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撤离中国,微软已关闭了位于北京和东莞的诺基亚手机工厂,随微软一并离开的,还有夏普、松下、大金、TDK和西铁城。与此同时,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和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它们试图在中国之外,寻找一片成本更低的土地。外企正在大规模撤离中国吗?
据人民网的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外资企业从中国大规模撤离”,一时间,舆论陷入所谓“外企逃离中国”的焦虑。但本网驻外记者调查及国内外权威机构公布的相关数据,皆释放出相反的信息:外企撤离中国非普遍现象。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全国吸收外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6家,同比增长31.8%;合同外资金额3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中国依旧强劲的外资吸引力在联合国贸发组织公布的报告中也得到印证。1月底,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中国2014年吸收外资规模同比增长1.7%(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外资流入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外商投资企业未大规模撤资
2月16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介绍,2015年1月,高端制造业领域外商投资活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3.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9.5%和48.8%。
对于外资企业加速撤离中国的质疑,商务部的观点是,近年来受到我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有少数跨国公司对其在中国的业务进行调整,包括关停个别工厂。
这个说法从日本松下电器中国官网发布的一则消息中得到证实。记者了解到,1月30日,松下通知将终结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称在超薄型电视机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过程中,本公司作出了“难以继续自行生产”的经营判断。
商务部同时认为,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经常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对其全球业务调整和布局,“这属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并且总体数量有限。目前还没有出现外商投资企业大规模撤资的情况。”
媒体报道有关个别日本家电企业计划撤离生产线的报道,据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有进有出,并没有出现日资企业全面退出的情况。”从1月份最新数据看,日本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增长3.5%,合同外资大幅度增长46.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增长3.2%。“整体上日企对华投资呈增长趋势,而不是相反。”
韩国企业,如三星和乐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并无撤离中国计划。
数据显示,2014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其中,韩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增长较快。2015年1月,除新加坡、台湾省和美国对华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外,香港、韩国、德国、英国、瑞典、沙特阿拉伯实际投资增长显著。
分析人士认为,虽有一些外企关停中国生产线,但不必对其负面后果过分夸大。一方面,这些企业撤离中国的生产能力多数是低端制造,也是中国下一步需要调整的产业;另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在这些领域已完全有能力与这些企业抗衡。在盈利空间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下,外企及早作策略调整,也反映了其灵活的经营策略。
服务业成为吸收外资新增长点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对外资的引入和使用。发展初始,外资大量进入制造业。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外资在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的优势逐步丧失。201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显著下降,服务业利用外资强劲增长。
据悉,近年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了一系列有关服务业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工作。例如,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七个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的试点工作,放开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等相关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