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通缩平衡术 2015年你不可忽视的“价改时间”
通胀通缩平衡术 2015年你不可忽视的“价改时间”
通缩会来吗?貌似有可能。
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5%,全年同比上涨2%;PPI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2014年全年下降1.9%。尤其PPI已经陷入连续34个月的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4年12月数据主要受油价连跌影响大。受访业界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12月份通胀低位徘徊的原因主要是总需求不强和油价下行,并且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而物价处于低位正是推进价改好时机,因为在物价偏弱时推进价格,有助稳定物价,避免通缩。
2015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这也是2014年1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推进价格改革以来放开和下放的首批价格。
从防通胀到防通缩
“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国际油价连续大幅度下跌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制品分别影响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1、0.1个百分点,三者合计影响约0.4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7%左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
“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基建投资稳而不强是PPI降幅扩大的主因。”民生证券分析师对此表示,过去,工业品的产能通常跟随房地产和地方基建扩张。然而,当房地产投资因人口和库存步入长周期下行,地方政府开始防范债务风险,工业品产能过剩压力随即凸显。需求端长周期不见好,若过剩产能不能被有效出清,工业品价格将持续负增长,至少在今年还看不到拐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12月物价仍在低位运行,并且PPI降幅进一步扩大,表明通缩迹象正逐渐显现: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下跌不仅影响到上游的工业品价格,也影响到相关下游的产品价格。
统计局数据显示,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7个行业产品价格环比上涨,4个行业持平,19个行业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
国际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一路走低。新年伊始,油价跌势更是加剧。
1月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盘中一度跌破50美元/桶,创下2009年4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截至当日收盘,美国NYMEX2月原油期货价格报收50.04美元/桶;盘中交易低至49.95美元/桶,而ICE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价格则报收53.11美元/桶。
“2015年担忧的应该是通缩风险。虽然下半年因为翘尾因素存在CPI可能略走高,但全年整体物价不会很高。”王军对记者称。
他分析,首先是经济增速放缓,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不会很快反弹;其次,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将带动全球面临通缩风险;再次,劳动力成本上涨效应将会减弱,对CPI推动效果有限;最后,猪价上,由于生猪存栏等原因也不支持猪价过快上涨。
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当CPI连续3个月以上或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可以认定为出现通货紧缩。但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姚景源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数据看,我们还没有陷入通缩。不过,2012年下半年以来PPI持续下降,2014年11月CPI只有1.4%,2015年CPI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我们确实要高度警惕通缩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1998年至1999年、2002年、2009年出现过三次通缩,主要是受到外部冲击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出口急剧下降,加之内需不足,国内产能过剩。但这几次通缩时间都很短暂。“虽然2008年出现过通缩现象,但国家出台了稳增长措施,数据不久就回暖了。”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向记者介绍称。
姚景源则认为,当下的通缩压力与以往不同。虽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响,但更多是“三期叠加”的结果,是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所累积矛盾的集中爆发,更是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上述民生证券分析师指出,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尤其是考虑到2015年上半年资源品价格和2014年上半年所对应的基数差距,且经济总需求也暂时看不到环比改善的增量。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货币还有宽松空间,但在强势美元的大周期下,货币宽松的力度却要警惕资本流出—抵补基础货币缺口—贬值预期增强—资本加剧流出—更大的基础货币缺口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