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将形成更多大跨度经济带
中国未来将形成更多大跨度经济带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10月25日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专家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各地区将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将形成大跨度的经济带,如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的专家们认为,在新常态下,今后区域经济竞争比的不再是GDP和速度,比的是人均工资水平,比的是生态环境,比的是产业深耕扎根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长金碚指出,当前,深化改革应着眼于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那么,释放发展活力的改革动力是什么?这两个“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未来的新常态形势下,动力机制仍然是一个核心问题。
金碚表示,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未来的发展动力将由“脱贫致富”动力,提升为“包容发展”动力;由“政策刺激”动力,提升为“公平竞争”动力;由“圈地扩张”动力,提升为“精致创新”动力;由GDP竞赛动力,提升为产业深耕扎根动力。
浙江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沈建明说,新常态下,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对汽车等高端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未来浙江转型发展将更注重提升人均收入和生态环境。到2017年,浙江省人均工资将达到1万美元。
“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形成新动力。”金碚说。
就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刘应杰表示,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稍有放缓,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在此种情况下,我国新的增长极不断涌现,区域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区域联动发展趋势不断显现。刘应杰因此建议,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提速的背景下,应加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
金碚则表示,未来中国各地区将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仅各省级行政区内一些市县形成经济一体化区域,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显著增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区域资源一体化配置空间;而且将形成大跨度的经济带,如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
“未来中国产业发展将更强调努力融入更大范围的内外开放、公平竞争和有序合作的一体化经济区域,进而同全球化接轨,融入一体化的全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金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