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小微企业生存艰难探因
纺织业小微企业生存艰难探因
【中经点评】相比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往往抵御风险的能力偏弱,一旦遇到市场寒冬自然是率先倒下的一批。以纺织业为例,受订单减少、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艰难。此外,低水平扩张导致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严重,更加使得企业的资金压力雪上加霜。
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苏州盛泽镇,年产各类纺织品百亿米,以“衣被天下”闻名,是全国纺织业的风向标。不过,今年以来,盛泽的纺织企业主有些迷茫。
8月,盛泽镇南麻商会主动发通知提醒,“今年纺织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各企业要适当减产,并降低库存。”9月,反映全行业景气度的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则从去年1月的110,跌到了不足100,创造了近三年来的新低。“停工快死,不停工慢死,不是今年死,就是明年死,小企业反正要死”的悲观论调一时盛行。
以中小企业起家的盛泽,迎来了新的转型关头。
传统旺季却遭遇行业寒冬
订单减少、利润萎缩及资金紧张令企业信心不足
10月14日,距离首届江苏(盛泽)纺织博览会只有两天时间了,盛泽镇的纺织企业老板刘红卫还在为能否争取到一个展位而烦恼,这可能是扭转今年一直下降的销售曲线的最后机会。
按惯例,9月是纺织业的传统旺季,纺织企业都会备足原料,开足机器。但今年的这个纺织订单期,刘红卫没敢备料,企业的部分织机已经停工,少了往年机器满负荷运转时的紧张场面。
“家纺面料的传统旺季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但到目前订单还很少。与去年同期相比,最主要的变化还是在价格和利润方面。”刘红卫经营的织造企业主营家纺类面料。作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面料企业一方面受到下游贸易商不断压价,价格整体下跌;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染费持续上涨,成本支出又在增加,“织造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夹心层’,行业稍有调整,我们利润萎缩就比较明显。”
不仅面料企业,纺丝企业也是处于半停工状态。“我对市场的信心仍旧不足,半停半开观望市场。”吴先生的企业生产锦纶长丝,企业前期停机一个月后在9月3日试开机,开机后负荷仅在五成。“虽然产品价格仍维持前期的水平,但企业还是亏损严重,已经亏了好几百万元。”
除了订单减少,下游企业资金紧张,回款周期长,甚至资金链断裂,也是造成行业中端企业信心不足的原因。“虽然前期账款已基本追讨完毕,但资金问题仍然很大,下游客户情况仍不好。”在重新开机后,吴先生对下游客户实行强硬的“不欠款”措施,“宁愿不做,也不接欠款的单子”。对于后市,他有些悲观,“如果情况不好的话,11月份可能还会再停。”
盛泽镇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纺织业占工业比重超九成的盛泽镇,工业增加值完成96.2亿元,下降8.21%,工业总产值523亿元,下降15.5%。9月的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则跌到了不足100,创造了近三年来的新低,相当数量的中小面料、纺丝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甚至不少大型企业也感到了寒意。华福织造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施清岛感慨,今年不少外贸订单利润下降,内销订单则是数量减少很多,“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市场调整期可能要持续一两年。”
成本增量几乎吃掉全部利润
规模小不是问题,低端产品供大于求才是原因
刘红卫经营的织造厂里,偌大的车间大约只有一半的机器在运作,几个工人穿梭其中,地上杂乱地摆放着几个零件、几个空箱子,有的地方还有一片污渍。盛泽部分小微纺织企业的生产现状,从刘红卫的企业可见一斑。
规模小并不是问题,档次低却是致命伤。根据盛泽镇经济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当地2500多家的纺织企业中,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近80家,剩下的2000多家企业多属于小微企业,管理相对比较粗放,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主要集中在低端生产制造环节,因此,在产业调整中首先遭遇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