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助呼伦贝尔做强县域经济
“三驾马车”助呼伦贝尔做强县域经济
李永孙振皓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凭借资源禀赋和地理特点,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飞跃。
如今县域经济成为呼伦贝尔经济发展的主线,而支撑呼伦贝尔县域经济发展的则主要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这“三驾马车”。
工业化是引领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要求,以及呼伦贝尔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决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旦发展方向确定,呼伦贝尔接下来就是“实干”。相继推出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项目: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二号露天煤矿新建项目,年产1000万吨;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一号露天煤矿改扩建项目,年产1000万吨~2000万吨;鄂温克旗伊敏外围煤田开发及多联产转化项目总投资40亿元;5万辆SUV、MPV组装项目,引入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建设向俄罗斯出口SUV、MPV及轿车的基地,同时作为开拓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汽车市场的基础。
这些只是呼伦贝尔加快工业进程中的冰山一角。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一批百亿元工业园区,形成了工业发展新格局——满洲里煤电化基地,重点发展煤电、化工产业,辅助发展建材、冶金等产业;伊敏煤电化基地,以煤电和煤化工为主导产业,辅助发展建材等综合利用产业;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以农畜林产品、粮油加工和建材为重点产业,辅助发展农药、纸浆、制药等产业。
呼伦贝尔全年共实施1835个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推进机制,出台鼓励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呼伦贝尔也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加快,10个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35.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2%。非公经济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吸纳就业占比分别达到51.8%、50.2%和48.8%。
在呼伦贝尔,能源工业、新型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建材、新能源、生物产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型产业集群生机盎然,共同撑起了呼伦贝尔的经济大厦。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北疆明珠呼伦贝尔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也为呼伦贝尔换回了丰厚回报。
经济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47.7∶33.9,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非资源型产业完成产值83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
一组数据显示,呼伦贝尔经济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机: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128.83亿元,占呼伦贝尔市经济总量的84.5%;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35.82亿元,增速达到13.5%;固定资产投资932.02亿元,增长15.9%;地方财政总收入137.27亿元,增长20%。
外贸实现逆势增长,口岸过货量突破3000万吨,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3.7亿美元,增长8.3%。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引进国内(市外)资金79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
农牧业产业化
呼伦贝尔幅员辽阔,全市有耕地面积2100万亩,天然草场1.26亿亩,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区全国前列。农业受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污染相对较轻。化肥施用量为每亩6.5公斤,远远低于全国每亩29公斤的平均水平。呼伦贝尔市99%以上地区生态环境都符合绿色食品环境要求。
如此优越的农牧业环境,如此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呼伦贝尔通过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开辟出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