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升级”启动 浙江民资“探路”投资东盟
自贸区“升级”启动 浙江民资“探路”投资东盟
双边贸易额1万亿美元!9月1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出席的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着重强调了这个要在2020年实现的目标。
2013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4436亿美元。若要2020年前达到1万亿美元,双方的贸易年均增速需要达到15%左右,而根据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仅为4.8%。
“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在走过前十年的蜜月期之后,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期。”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高级经济师全德健表示。
因而,打造一个“升级版”的自贸区也成为本届博览会为中国-东盟自贸区下一个十年定下的目标。
“着力改变简单的互补性货物贸易结构,为加快投资、服务市场开放创造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在博览会召开前的第七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上提出这样的建议。
浙江民企探路为投资
“当地政府高级官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推荐了很多投资项目,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好产品能输送到缅甸。”
回忆起不久前的缅甸之行,周德文依然有些激动。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他率领的中国民间资本考察团日前对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进行了投资考察。
“大多数企业家都是第一次去缅甸,对缅甸还不了解,因而我们计划未来还将在仰光举办中缅投资论坛,到时准备带100多个企业家去进行投资考察。”他表示。
这次民资考察团共23人,由企业家和投资促进专家组成,企业家多来自浙江省,还有的来自上海、安徽、江苏等地。
据悉,此次前往缅甸考察的主要是电力、贸易与矿山等资源类的三大领域。
“缅甸刚开放,投资环境比较好,市场竞争也没国内大。”此次同去缅甸投资考察的温州真青眼镜公司总经理叶剑清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作为东南亚银行中唯一一家在缅甸设立了办事处的外资银行,在大华银行(中国)的行长连文辉看来,除了资源禀赋,缅甸作为一个新开发市场所具有的“后发优势”相当明显。
“此前缅甸并未全面开放,我们之前的办事处甚至想找到一部电话都很难,但现在他可能因为新进入的投资而直接进入光纤时代。”他表示。
如果看看缅甸政府新近更新的投资条例,就能明白他说的并非只是蓝图。在开放与外资合作的领域中,食品工业、除石油田天然气之外的基础化工、中小型发电公司等赫然在列;而允许外资独资进入的领域中则新增了大规模矿业生产、铁路和公路建设、旅游业、医院甚至卫星城开发等行业。
正在南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缅甸商务部长吴温敏表示:“新的《外商投资法》《进出口法》和《消费者保护法》表明我们促进贸易便利化和促进投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