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真相
国产手机真相
【中经点评】过去十多年,无研发经验的中国手机业靠着政策保护、贴牌代工成功地守住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这样的发展模式犹如无根基的大厦一般,全军覆没亦并非是痴人说梦。实际上,缺乏核心技术已经使得曾经的王者科健、波导、熊猫等国产品牌“名落孙山”。那么,在未来,智能手机大普及的时代,国内手机业实现“弯道超车”要靠什么呢?还是靠贴牌代工或者政策保护嘛?答案确定是否定的。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深圳市南海大道1065号,南山公园东侧,几栋白色的建筑与背后葱郁的热带植被相映成趣。这就是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以下简称“科健”),曾被称为国产手机“鼻祖”的科健手机就出自这里。
十几年前,这几栋楼曾是深圳的产业地标之一,如今已隐没在偌大的软件园中。一如科健和其代表的第一代国产手机的命运。
在功能机时代,从1998年科健产出第一部国产品牌的中文数字GSM手机开始,以科健、波导、熊猫、迪比特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在毫无经验和技术积累的情况下,从贴牌起家,竟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实力雄厚的手机大鳄手中“硬生生打下半壁江山”——据原信息产业部的数据,1998年到2003年的短短五年间,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零攀升至55%。
然而,那一批国产手机在2003年从巅峰跌落,最终尘归尘、土归土。过山车般的剧情至今令人唏嘘。
牌照和贴牌
时间回到30年前。
1984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健在深圳成立。彼时,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地位刚刚确立。为支持深圳的对外开放,以中科院、原电子工业部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央部委及国企在深圳成立电子工业企业,科健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成立伊始,科健即以振兴民族通信工业为己任,立志生产世界一流的中国手机。然而,这个响亮口号喊出之后,是整整14年的沉寂。
在这期间,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1987年,随着重达一公斤的“大哥大”——摩托罗拉3200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家老牌通讯厂商也正式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布局移动手机业务,成为最早涉足中国市场的外国手机品牌。此后,爱立信[微博]、诺基亚等一大批国外手机品牌陆续进驻中国。
1987年开始的十年间,洋品牌已占据了中国市场90%的份额。这终于令有关部门产生了危机感。
1998年,原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手机生产必须获得其牌照许可。文件还规定,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手机必须有60%销往海外市场。
这是对国产手机的一种赤裸裸的扶持。
1998年10月,科健终于推出其手机产品——科健KGH-2000。尽管被讽刺为“不入流”,但这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国产手机,其意义远超过了产品本身。
此时,手机牌照是所有资源中最稀缺的。由于政策保护,加上巨大、空白的市场,首批拿到牌照的国产手机厂商——科健、熊猫、南方高科、厦新等开始强力进入,在洋品牌的山头中攻城拔寨。
国产手机的崛起,与两个关键词密不可分,一是牌照,二是贴牌。
“当时手机是新兴行业,势头很猛,但基本上都是把别人的整机拿过来,贴上我们的标签而已,这一招是当时非常常见的拿来主义。”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受阻于中国手机市场准入机制的洋品牌们,只好向持有牌照的中国伙伴伸出橄榄枝,借道而行。
2002年,三星与科健达成合作协议,合资成立深圳三星科健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三星的CDMA手机。作为回报,三星每年将提供给科健数款机型用于贴牌生产,双方约定,三星不得在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本土市场销售同款机型。
“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也选择了同样的路径。以传呼机起家的波导凭借在国内市场的巨大号召力,在1999年与法国SAGEM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移动电话技术开发和生产合作。SAGEM借助波导的手机生产牌照打入中国市场,波导则通过贴牌生产手机赚取利益,两者各取所需。
死磕出来的产业链
2000年,TCL推出第一款国产WAP手机TCL999DW;次年推出钻石手机,将通讯工具与装饰品相结合,领一时风尚。2003年,TCL手机以9.31%的市场综合占有率稳居国产手机第一,位列全球第八。
“那时候经销商派人长年蹲守在TCL工厂外面,一有货就要,有多少要多少。为争取货源,他们甚至抢着往我们账上提前打款。”深圳市联代科技有限公司COO周军林回忆说。他曾在TCL手机业务负责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