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微调成共识 定向降准或升级
货币微调成共识 定向降准或升级
5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较前3个月回落0.1%;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9.1%,较前3个月回落0.3%。
利润回落显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工业依旧未能走出增长的瓶颈。
而这份统计中另外两组数据则提示了未来增长的难度:库存增加,4月底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2.0%,比3月底提高1.3%,比去年4月底提高4%;成本上升,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44元,同比上升0.61元,比3月上升0.27元。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将继续面临因去库存而带来的生产动力放缓,同时还需要承担上涨的成本。
5月22日至23日,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的一番表态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期待。尤其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进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的表述,被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是传递了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
决策层会从“政策工具箱”里拿出怎样的对策呢?
宽松预期利好债市
市场对于总理的新表态反应积极,国债期货经历了大幅上涨。5月27日,TF1409密集成交多笔大额买单,仅10分钟内成交量逾4亿元,随后该合约量价齐升,当日收盘在93.89元,已经接近94元整数关口。有分析称,国债期货的异动是机构资金豪赌货币政策宽松的举动。
5月27日,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金额共计11658.4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86.53亿元,上涨5.30%。当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成交19只,市场表现为15只上涨,4只下跌,总成交量193.10亿元。
银行间市场5月27日当天,隔夜及7天回购利率微幅上涨,14天利率跌幅近50个基点,1个月和3个月期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也双双下跌。3个月Shibor被视为长期资金价格风向标,其持续稳步下行,这表明市场资金面依旧比较宽松。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四点意见落实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二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要优化融资结构;四是改进金融服务,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抵质押担保体系建设。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石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市场对于流动性宽松已有普遍预期,但大家对于宽松程度的看法并不一致,多数人预期会微调。
定向放松仍是大概率
“总理之前在内蒙古的讲话表明,他充分认识到了货币政策和稳增长目标之间的不协调,并要求货币政策做调整。”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维持此前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放松的判断,并继续认为全面降准是大概率事件。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则预计,2014年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将会出现两轮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各为50个基点。但在他看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测并不代表着信贷宽松;相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应该被解释为中性冲销操作。”
高盛甚至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描绘了货币政策放松可能的四条路径:一是放松信贷额度,二是放松银行贷存比考核指标,三是人民银行进行更多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以保证金融系统拥有充裕的流动性,四是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
然而,同样对于总理的表态,也有市场分析者表示,传递的信号不在于货币放松。
这种看法一方面来自过往的经验证明:现行体制下,总量刺激并不会增强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而后者正是市场上最需要资金支持的群体;另一方面,则是中央的宏观管理思路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并不单纯是采取传统的降准降息政策,还可以运用结构性类似定向降准以及公开市场正逆回购等操作举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中国经济将在缓慢下行中消化过剩产能、地方债务和房价泡沫,力促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讲话的深意所在,不应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总量刺激的信号。”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
“政策未来会继续宽松,但不会降准。”石磊对记者表示。
下一步如果定向宽松,在石磊看来,其支持领域主要倾向于表现在保障房与棚户区改造等领域,这些领域体量大,相当于定向“QE”;而非小微企业与“三农”领域,其容量较小。
“金融是去杠杆的抓手,同时,去年年底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外汇占款增长较快,现在外汇占款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属于正常水平,因而并不适合降准。”石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