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培育近九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北交所多措并举助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9月8日,在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称,工信部将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金壮龙介绍,目前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力、竞争力、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按照计划,工信部“十四五”期间将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0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将通过多项举措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鼓励更早、更小、更新的企业提早进入市场,边规范、边发展、边融资、边上市。北交所将稳步推出混合做市制度,完善做市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征与投资者多元需求的交易安排。
“小巨人”总量快速提升
大会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详细阐述了一年来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效。目前,工信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总量快速提升,主导产业更加聚焦,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
《报告》介绍,“小巨人”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13000余项,展现出较强的行业话语权。约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其中2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小巨人”撑起大创新、创造大效益、牵引大发展。根据《报告》,“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一万家,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达8.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70余家“小巨人”企业近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1.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近0.4万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利润4000万元,是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3.4倍。前三批培育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中已有114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单项冠军企业比重达到13%。67%的“小巨人”企业产品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核心竞争力明显。九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小巨人”企业对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强国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工信部将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的“3+2”培育体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和需求,分类明确培育要求,强化精准服务,让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有目标、有方向,循序渐进、做优做强,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40家“小巨人”登陆北交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创新意味着变化和升级,企业随着规模的增大、业务的拓展,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北交所还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公司数量规模、交投活跃水平、产品丰富程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北交所将努力建成功能完备、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有效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流交易所,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成长。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扩大市场覆盖面,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制定专项的审核方案,突出精准和包容。发挥新三板培育功能,鼓励更早、更小、更新的企业提早进入市场,边规范、边发展、边融资、边上市。
二是促进市场交易活跃,打造企业的估值定价中心。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靠前,业务细分,往往估值难度大。较好的流动性是股票公允定价的基础,北交所将持续培育数量足、结构优、黏性强的投资者队伍,引导公募、私募、QFII加大投资力度,拓宽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银行理财等投资渠道,扩充市场资金容量,同时完善交易机制。北交所将稳步推出北交所混合做市制度,完善做市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征与投资者多元需求的交易安排。
三是丰富市场产品工具,助力投融两端紧密对接。下一步,将结合创新型中小企业风险特征和合格投资者偏好,分类型、分批次推出更多投融资产品,研究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公司债品种,完善北交所指数体系,补充指数基金产品,探索适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品,逐步构建覆盖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的产品超市,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四是细化市场品牌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北交所将继续加强特色中介机构培育,提升券商从业积极性,凝聚一批懂创新、懂中小企业、懂资本市场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搭建企业与投资者互动平台,畅通投融两端交流渠道,创新宣传方式,讲好企业在北交所的发展故事,为企业融资发展积攒人气、汇聚资源。
李永春介绍,截至9月7日,11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小巨人”企业通过北交所和新三板联合培育,获得了加速成长,从挂牌到上市,资产规模平均增长了3倍,市值翻了两番,平均融资3.1亿元,即使在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仍然分别增长15%和23%,表现了抢眼的韧性和活力。此外,今年前8个月,北交所上市申报的企业中近4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三板中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小巨人”挂牌企业中有8成表达了到北交所上市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