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政策效果显现 7月M2增速继续回升

时间:2022-08-13 09:27: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人民银行8月12日公布7月金融数据,其中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回升。专家表示,M2同比增速继续回升说明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体现了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效果。

货币供应量充足

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多位专家表示,留抵退税政策扩围、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等因素补充了企业财力,降低了季度初企业缴税的影响,推动了7月M2同比增速上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M2同比增速继续回升,主要是因为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由此带动居民、企业部门存款明显增加,反映出当前国内货币供应量充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M2同比增速达到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7月财政退税料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此举增加了企业存款,推高M2同比增速。

“人民银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尽管信贷派生效应减弱,但财政支出稳增长力度加大,有助于改善流动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M2同比增速继续回升说明当前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未来金融管理部门或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7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1.8个百分点。王青认为,M1同比增速略有所提高主要与上年同期基数下行有关,以及退税增加了部分企业活期存款。

7月新增信贷6790亿元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业内专家表示,6月银行季末信贷冲量力度较大,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约2.81万亿元,这对7月形成了一定的透支效应。同时,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改善。

周茂华表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明显少增,而票据融资再度反弹,一方面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复苏基础有待夯实;另一方面,在6月及上半年国内积极推动宽信用后,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出现一定透支,放大了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季节性波动。明明认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的波动存在一定季节性特征,按往年情况,每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均较少。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投资者无需过度关注单月信贷数据。在研判信贷增长的变化趋势时应适当拉长时间窗口,比如使用连续多个月信贷增量的同比增速。

社融方面,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约为3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温彬认为,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出现季节性回落,但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有助于下阶段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而普惠小微、高技术制造业等贷款体量仍相对较小,加上直接融资呈上升趋势,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挡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基本匹配。

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从7月信贷、社融和M2数据看,货币供应合理充裕,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待提振,预计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

温彬认为,应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带动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在财政政策方面,明明表示,可考虑尽快动用专项债限额的剩余部分,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社会需求。

王青表示,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巩固经济修复势头,政策面或将重点从四方面发力:首先是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其次是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发挥补位效应,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四是加大对银行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在周茂华看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恢复有赖于国内需求的改善。“企业订单增加了,投资和融资的需求自然就增多了。”他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