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组合业务告别“野蛮生长” 投顾“牌照”稀缺价值凸显
继11月1日广东证监局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后,《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上海证监局于11月3日也正式向辖区内各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两份通知(下称《通知》)内容一致,涉及包括对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的业务界定,以及相关的规范整改安排。
若按注册地梳理,此次规范整改或涉及上海、广东两地97家基金公司、91家基金销售机构,合计188家机构。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此前“野蛮生长”的基金投资组合业务将迎来规范化、细则化监管,而这将在引导长期理性投资、规范基金投资组合销售、培育公募基金行业良性发展生态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界定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
投顾“牌照”稀缺价值凸显
据了解,《通知》界定了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属于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同时强调,不符合《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试点通知》)的机构不得新增开展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
三日内,广东、上海依次发布有关“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文件,意味着此前快速发展且暂未进行严格定义和规范的基金投资组合业务,被正式纳入监管。
我国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自2019年10月份正式推出至今,已满两周岁。据记者了解,截至2021年11月3日,全市场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机构共有59家,包括24家公募基金公司、29家证券公司、3家银行及3家独立销售机构。但与全市场机构总量相比,目前已获批的试点机构数量仍是少数。
一位管理基金投资组合的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这一‘牌照’的稀缺价值日渐凸显。而暂时没有获得试点资格且有存量业务的机构,需要快速根据文件有序进行整改。”
《通知》中强调,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各机构不得新增开展不符合《试点通知》的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包括不得展示或上线新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已上线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不得新增客户,不得允许存量客户追加组合策略投资。同时,还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存量客户:正在对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进行规范整改,后续存在不能持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明确基金销售业务细则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通知》明确,基金销售业务附带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应当遵循基金销售业务基本法律关系。具体要求业务开展主体应为基金销售机构,标的基金应为基金销售机构代理销售的基金产品,服务对象限于该机构的基金销售业务客户,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资建议与客户单独签订合同,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服务单独收取费用,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
《通知》强调,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应当于2021年12月31日前将存量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规范为符合《试点通知》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于2022年6月30日前将存量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整改为符合前述法律关系的基金销售业务。
某大型券商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没有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券商只能提供基本的基金销售服务,而业内近几年重点布局的有关基金产品的‘资产配置’服务可能会被叫停。”
一家已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公募基金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通知》明确提出,有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机构也要如实填写目前开展的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情况,排查是否存在不符合《通知》有关业务规范开展的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同时需要将截至2021年10月31日需要整改为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的规模、10月31日后增加的需要整改业务的规模、后续整改计划以及预计全部完成整改时间进行上报。”
多家机构排队
等待下一批试点批文
随着获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机构不断增多,基金投顾业务正在向常规化发展。
“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过程中,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机构,无论在覆盖用户数,还是在规模和复购率上都收效显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孟庆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从全行业角度,仅靠已获试点资格的机构可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截至2021年7月份,上述‘持牌’机构合计服务资产约500亿元,服务投资者约250万户。但与之相比,目前公募基金规模已突破23万亿元,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达11.9亿个。”孟庆斌表示,目前很多的投资者尚未享受到基金投顾服务。因此,期待能够有更多的合格机构纳入试点之内,同时建立严格且明确的试点退出机制,为投顾客户提供更好的投资陪伴服务体验。
此次《通知》下发后,有基金公司及基金销售机构人士对记者表达,期盼早日收到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批文,早日挤上买方投顾业务的“列车”。
“申报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是我们公司今年的重点工作。”一家已经申报试点资格的互联网平台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一直在焦急等待相关反馈,希望能尽早听到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