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方式调整冲击 8月新增发行量骤降

时间:2021-09-09 16:05:3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向火热的商业银行永续债在8月出现新增发行量的骤降。Wind数据显示,8月银行永续债新增规模仅为123亿元,同比下降约68%,环比降幅约82%。

从最近三年同期发行情况来看,由于资金面、利率等因素影响,8月银行永续债发行量环比都有所减少,但今年8月跌至百亿规模尚属首次。受访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理财产品监管政策变化等因素限制了理财资金投资永续债,而银行资管(理财)是永续债最大的投资主体。

也有券商研报认为,只要票息合适,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仍有品种溢价优势。据悉,年内有多家银行计划发行永续债补资本。

8月新增发行量骤降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商业银行永续债7月份发行规模为1100亿元,8月为850亿元;2020年,7月份发行规模为525亿元,8月为385亿元;2021年,7月发行规模为680亿元,8月为123亿元。可以看出,今年7月,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尚处在热情高涨阶段,到了8月,发行量骤降,较上月减少了557亿元。

作为一种无固定期限、可赎回的资本债券,永续债是一种兼具债权和股权属性的融资工具。在监管部门支持银行拓宽渠道补资本导向下,商业银行永续债于2019年开闸发行,并逐步扩展至所有类型银行范围,目前已是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首选工具。最近三年,永续债发行规模持续保持高位,为银行补充资本和优化资本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永续债存量规模超过万亿元。

据记者了解,永续债投资群体主要包括银行资管(理财)、保险、券商、资管公司等,其中以银行资管(理财)、保险为主。光大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中国银行首单永续债认购情况来看,银行资管、保险资金为认购主力,合计占比约89%,其中银行资管占63.2%。多位银行资管人士和银行分析师也向记者确认,银行资管(理财)是永续债最大的“金主”。

理财产品估值方式调整冲击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银行永续债新增发行量骤减与理财产品相关监管政策调整有关。一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表示,8月新增发行下降,主要是因为监管规范理财产品使用摊余成本法的限期整改。

8月下旬,监管部门要求六大银行理财产品所投资产自9月起不得用成本法估值,此后这个要求又扩展至股份行和城商行。

“估值方式切换是最主要的影响。”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这个调整造成包括永续债在内的债券价格体系出现一定程度上移,而且市场预期相对不稳定,相应的,发行人就需要有一个统筹考虑;6月落地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办法也有一定影响,由于久期受限后,这类产品也不能投资永续债,相应的,市场需求也会出现萎缩,发行供给方可能也需要考虑调整市场的接受程度。

在上述消息传出的次日,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就出现跳升,出现一定抛售。

根据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银行习惯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的债券类资产主要是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私募债以及ABS。直接持有方面,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披露数据来判断,目前理财产品持有四类资产的规模为7000亿元至10000亿元。

“当然,每个月发行永续债都只是少数几家银行,那么发行量变化就有一定偶然性。”王一峰说,诸如上月未发、挪至下月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对数据形成较大冲击。

从另一个银行资本补充债券——二级资本债发行数据来看,8月发行量并未缩量,同比增加130%。

仍是补资本主要工具

上述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减少永续债配置后,接下来会加大中短期债券的配置。

也有观点认为,银行理财并非完全不能配置永续债。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等发布的报告认为,也要考虑到存在部分银行理财在买入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时,直接以市值法计价的操作可能性。

该报告认为,从机构配置看,当票息调整至合适位置,除了银行理财,企业年金、公募基金和保险同样可以作为参与方承接需求。在稳字当头的利率水平与跨周期信用环境中,只要票息合适,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仍有其品种溢价优势。

记者注意到,由于当下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仍然迫切,不少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永续债发行计划。浙商银行表示,年内已启动永续债发行事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补充资本。农业银行近期公告称,已获准发行不超过1200亿元永续债,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