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上市公司认购23只私募产品 合计耗资16.27亿元
私募基金在财富管理市场地位不断提升。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已有17家上市公司认购21家私募旗下相关产品,认购产品总量为23只,认购资金总规模高达16.27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多位私募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监管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私募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私募产品的灵活多样、策略丰富、资产配置可达均衡等特点越来越明显,成为更多投资者的选择;同时,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来也应当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客户资金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17家上市公司
认购23只私募产品
晓程科技日前发布公告称,为充分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能力与渠道资源,在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及发展、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公司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南方天辰景晟17期,使用期限不超过18个月。
与此同时,上海新阳也于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使用闲置自有资金1.8亿元进行委托理财;此次购买的理财产品,是今年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6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一部分,使用期限12个月内。
《证券日报》记者对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宁波高发、晓程科技、众兴菌业、上海新阳、云意电气、柯力传感、养元饮品等17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关于购买私募基金的公告,这些公司已从21家私募机构购买了23只产品,合计总规模达16.27亿元。
在认购私募的资金量方面,众兴菌业、养元饮品和永吉股份年内花费的资金最多,均为2亿元。其中,众兴菌业分别通过善缘金206号和硕泉五号购买;养元饮品和永吉股份购买的均为单只私募产品,分别是明毅季季财鑫和山楂树甄琢5号。
除了上述3家上市公司外,华茂股份认购的明世伙伴胜杯11号花费的资金量也高达1.9亿元。上海新阳认购的子午潜道一号、子午潜道二号、子午潜道三号、子午潜道五号,合计认购资金量达到1.8亿元。富安娜和雅化集团分别认购玄元新科131号、宽投幸运星9号,认购金额分别为1.5亿元、1.02亿元。其余上市公司认购私募基金所花费的资金量均未超过亿元,不过,17家上市公司购买私募基金的总金额已创历史新高。
奶酪基金董事长庄宏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今年上市公司购买私募基金情况来看,反映出私募基金在整体资产配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提升,策略不断丰富,应对市场变化更加灵活,上市公司对私募基金配置的可选择性不断增强。但是,私募机构未来需要更加清晰的定位和策略,匹配适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需要不断增加风险应对工具,防止业绩剧烈波动。
上海新阳
购买私募产品数量最多
记者发现,在诸多“购私”上市公司中,上海新阳购买的数量最多,一口气买了4只私募产品。慈星股份紧随其后,购买了3只私募产品,分别是稳博量化对冲8号、泛涵康元5号、秉怀国安1号,但耗资总额仅为5500万元。此外,众兴菌业购买了2只私募产品,其余上市公司均认购1只私募产品。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私募行业在进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的青睐,现已成为上市公司理财的新渠道。
刘岩表示,上市公司购买私募基金产品,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看好权益类资产和A股市场的长期走势;另一方面,说明市场对私募基金公司资管能力的认可。
受益于近几年财富管理市场的规范发展,私募产品成为了上市公司资金配置选择之一,私募管理人也高度重视安全性,产品风控标准很高,未来私募基金发展的核心是专业化和风险控制,具体来看:首先,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为客户资金安全提供一定保障;其次,投资领域多样化,对基金团队的研究能力要有新要求,只有专业化才能让业绩回报更加长期稳定。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也向记者表示,年内上市公司购买私募的现象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认购私募基金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显著增长;二是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受益于私募基金投资情况。上市公司购买私募产品,主要有获取理财收益和产业布局两方面考虑,A股市场的结构性牛市以及私募基金机制上的灵活性,助力了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由于私募基金机制相对灵活,一些上市公司也愿意通过私募产品进行业务拓展和扩张,比如,传统行业企业可以利用私募形式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布局,同一行业内也有采用私募进行上下游投资或整合的情况。
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要求,袁华明认为,首先要提升合法合规意识;其次是要注重投研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建设;最后要继续发挥私募机制灵活性上的优势,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细分化的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