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全红婵家的“流量病”,得治
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在奥运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上“称霸”,再加上在接受采访时展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性格,年仅十四岁的全红婵得到了无数国人的喜爱。
于是,全红婵家也成了很多网友的打卡圣地,每天有几十甚至上百人到这里拍照。公众希望对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以及她的人生故事多一点了解,这是人之常情。但关注的姿势如果出了偏差,那份关心也就走了样。
据媒体报道,有人直接堵在了全红婵家的大门口,就差要爬进去了;有些网红甚至一边直播一边带货,还扬言要把全红婵家里的菠萝蜜摘走。全红婵的妈妈不禁发出感叹:嫁过来,现在才知道家里有这么多亲戚。
这些“亲戚”从哪里冒出来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其实,全红婵早就表示过,自己的母亲住院过两三次,身体并不好。小姑娘投身跳水事业,也是出于很朴素很孝顺的愿望——补贴家用,希望母亲保持健康。如今,挤在奥运冠军门口的那部分人,到底是不是真诚地关心全红婵,答案不言而喻。
围观,并不一定就是错。很多网友的关心是有温度的,让人感到暖心的。比如,全红婵说自己喜欢吃辣条,自己的人生愿望就是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卖部有吃不完的零食。在她夺冠之后,就有一些网友把辣条、魔芋丝等零食成箱送到她家门口。热情可能过头少许,但这也是对全红婵发自内心的喜爱。
然而,有些网红、主播在全红婵家门口的所作所为就和关心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说到底,他们无非是来蹭热度、蹭流量的。只要能获得眼前的利益,至于吃相是不是难看,就完全顾不上了。
全红婵需要的不是过度的打扰,而是健康快乐的成长。许多前车之鉴都证明,流量的世界往往是荒诞而又丑陋的。从“流浪大师”沈巍到“大衣哥”朱之文,再到“拉面哥”程运付,他们都在一夜之间走红,却又在过度的关注中尝到了苦涩的人生滋味。
只要流量思维不改,全红婵和她的家人也不会是最后的受害者。此前,奥运射击冠军杨倩的家人也遭受了类似困扰。看来,哪里有流量,哪里就会有“饿虎扑食”。
我们当然要批评那部分蹭热度、蹭流量的网红、主播,但光是道德谴责,可能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要平台还需要流量,并且根据流量制定利益分配机制,趋之若鹜的人就不会少。流量本身不是原罪,但把它异化成判断一切的标准,它也就成了一种“病”。
我们的网络空间正从繁荣变得更加繁荣,而且还会走向清朗、有序和健康。要早日达成这一目标,对于流量经济的治理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此,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最近,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这意味着,各平台必须把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公序良俗、公共利益导向结合在一起。再执迷不悟地搞“流量为王”那一套,只顾赚取经济利益,迟早会有被反噬的危险。
我们也该认识到,自己的注意力是很值钱的。那些平台、主播、网红如此看重流量,无非是因为能从中获利。而我们看得越多,自然也会为他们贡献越多利润和收益。所以,如果你真的关心和喜爱全红婵,可以给她多一点鼓励和喝彩,完全没必要去看那些无聊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