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签发量持续增加 部分创新疫苗有望年内上市
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写疫苗市场格局,随着民众疫苗接种意识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疫苗行业延续高景气。2020年,国内疫苗产品批签发共6.3亿支,相比近6年平均批签发5.7亿支显著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民众健康意识提升,疫苗接种意愿加强,推升了流感、肺炎等大品种疫苗产品的市场需求”,1月20日,多位受访的疫苗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各方对疫苗接种意义的认知提高,对自身健康投入的加大,疫苗创新产品逐渐上市,研发能力强、产品储备丰富的疫苗公司价值将被重估。
两大品种持续放量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疫苗接种,但疫苗需求却明显提升。东吴证券指出,2020年疫苗行业批签发共6.3亿支,相比近6年平均批签发5.7亿支显著提升,按批签发量中标价计算,2020年国内疫苗批签发货值规模达667.9亿元。
具体来看,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增速尤为明显。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13价肺炎结合疫苗批签发量增速位居首位。作为全球疫苗销售的最大品种,目前全球仅有辉瑞和沃森生物两家公司的产品在国内获批销售。2020年,13价肺炎批签发量为1088.8万支,同比增长129%,其中辉瑞、沃森生物批签量分别为642.3万支、446.5万支。此外,23价肺炎多糖疫苗批签发量为1739.3万支,同比增长84%,国内仅有成都所、默沙东、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四家公司生产。
“尽管批签发量并不等于实际销售量,但从接种点反馈的情况来看,接种需求确实在增加”,一位拥有20余年疫苗市场经验的人士说,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的放量均直接与疫情因素相关。特别是流感疫苗,因为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往年很多时候销售不佳,去年则供不应求,市场火爆。
数据显示,2020年流感疫苗共批签发5752.0万支,同比增长88%。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3358.2万支,同比增长242%。
中国证券报注意到,除了上述两类疫苗产品批签发量大幅增长外,HPV、Hib、狂犬疫苗、五联苗、水痘疫苗等主要疫苗产品亦持续放量。以HPV疫苗为例,2020年批签发合计1543.2万支,同比增长42%。其中,二价批签发314.6万支(万泰生物批签发245.6万支,GSK批签发69.0万支),同比增长57%;四价批签发721.9万支,同比增长30%;九价批签发506.6万支,同比增长52%。
部分创新疫苗有望年内上市
不过,并非所有疫苗批签量均在增长。2020年,百白破疫苗批签发达5138.4万支,同比下降30%;EV71疫苗批签发为1551.3万支,同比下降18%。
“尽管不少疫苗批签量有所增长,但还没有看到百花齐放的局面”,沃森生物副董事长黄镇表示,尽管疫情给疫苗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民众疫苗接种意识的提高还需多方努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比发达国家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国内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相关部门制定国民疾病防控纲领性、系统性的文件,促使疫苗行业实现内生性发展。“正常情况下,疫苗研发至少需要8年时间,疫苗企业应该踏踏实实做好研发工作,拿出更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疫苗供应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疫苗公司前期布局的创新疫苗产品有望在2021年上市。
“康希诺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MCV4)已经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并获受理,目前已经通过了现场核查,年内上市几无悬念”,1月20日,某疫苗公司人士表示,MCV4是康希诺的一款创新疫苗,市场关注度较高。
据了解,现有流脑疫苗分为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两大类,后者以其更好的免疫原性和更广泛的人群适应性,成为全球流脑疫苗研发的最新趋势。同时,已有34个国家将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列入国家免疫规划。目前,全球共有三家医药企业拥有获批上市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分别是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和辉瑞制药。MCV4是康希诺16个在研创新疫苗的核心产品之一,它将A、C、W135和Y四个常见的致病性脑膜炎球菌血清群,分别同载体蛋白CRM197共价结合,使疫苗的保护性更为广泛。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以3次免疫程序用于3月龄,以2次免疫程序用于6月龄-23月龄,以1次免疫程序用于2岁-6岁健康儿童后,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此外,智飞生物自主研发的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结核感染人群用)是国内外首个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核感染人群用疫苗,目前该产品生产现场核查已完成,正处于药品审评中心专业审评审批过程中,有望于2021年一季度获批上市。西部证券指出,母牛分枝杆菌疫苗三期临床于2018年完成,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针对潜伏期结核感染的疫苗。由于竞争格局好,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长期市场空间有望超50亿元。
布局疫苗新技术平台
“除了在疫苗产品层面竞争外,疫苗企业大举布局新技术平台,这成为2020年疫苗行业突出特征”,国内一位资深疫苗行业研究员表示,在他看来,疫苗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渠道、产品延伸至技术平台的竞争。
太平洋证券指出,疫苗技术的迭代非常清晰:灭活/减毒疫苗作为第一代疫苗技术,重组亚单位作为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则为核酸类疫苗。以mRNA疫苗为例,相比传统疫苗,mRNA疫苗安全有效。mRNA不会插入基因突变,可以被正常细胞降解,通过调节序列和递送载体可以改变其半衰期等。其快速制备的特点也适用于传染病暴发的灵活应对,相对简单的生产工艺也便于质量控制。mRNA疫苗在癌症疫苗、流感、HIV等变异性高的病毒疫苗领域,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
2020年5月13日,沃森生物发布与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mRNA的带状疱疹疫苗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等相关公告,双方将利用艾博生物在mRNA疫苗分子设计、mRNA化学修饰以及核酸药物靶向递送制剂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沃森生物在疫苗注册、临床研究、产业化和市场营销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核心能力,共同开发带状疱疹mRNA疫苗。沃森生物称,这一合作有利于公司建立mRNA疫苗技术平台,有利于公司新疫苗品种的研发。
此外,康泰生物2020年2月10日披露,公司与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致力于研发新冠DNA疫苗。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疫苗公司高管指出,尽管以mRNA为代表的疫苗新技术大放异彩,推动疫苗行业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促进了预防性疫苗行业技术迭代升级,不少疫苗公司基于各种考虑纷纷布局新技术平台,但此前并无相关的疫苗产品上市,其前景仍需观察。“对于国内的疫苗公司来说,新技术平台是搏未来,大家都想抓住,但仍充满不确定性。对现阶段而言,产品、渠道仍然至关重要。”
“头部化”特征愈发明显
事实上,并非每家疫苗公司都能投资新技术平台。“2020年疫苗批签发量虽然在增长,部分疫苗品种市场销售也不错,但回款并未得到改善”,某疫苗公司一位高管表示,该公司一款疫苗产品整体回款周期在9个月以上,而以前的老产品一般在6个月左右,不断拉长的回款周期考验着公司的现金流,进而影响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只有大公司、有融资能力的公司才能进行新投入,加之疫苗行业整合,一些小个头的公司纷纷加快IPO上市步伐。
2020年12月22日,北京证监局披露的辅导备案资料显示,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艾美疫苗”)于2020年12月与中信建投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公司拟在科创板上市。艾美疫苗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疫苗公司,目前已控股4家疫苗生产企业及2家研究院,在售产品主要包括汉逊瑞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用二倍体细胞)、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细胞)、信尔聪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更早之前,博雅生物曾于2019年6月26日宣布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王勇和上海懿仁分别所持罗益生物5.90%和5.78%的股权,并向江西百圣、高特佳睿宝、重庆高特佳、江西昌茂达、江西奥瑞发、上海懿仁等11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收购罗益生物48.87%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博雅生物将持有罗益生物60.55%的股权,交易对价合计为7.78亿元。罗益生物专注于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CV2)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细胞)。然而,这一交易未通过证监会审核,最终于2020年4月终止。
尽管如此,接近罗益生物的人士表示,间接上市夭折后,罗益生物正引入新的投资者,计划在A股直接上市。此外,长春卓谊、依生生物等疫苗公司均计划独立上市。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不上市就很可能被大的疫苗公司吃掉”,前述拥有20余年疫苗市场经验的人士说,疫苗行业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之后,行业头部化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大的品种、有潜力的品种基本都集中在几家上市疫苗公司手中,一些凭借单品上市的疫苗公司给了其他同行希望,这导致一些优势不明显的疫苗公司也跃跃欲试,抢在被整合之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