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行业:注重融合 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最近网上充满了对“芯片之痛”的评论。虽然“芯片之痛”主要是电子行业遇到的问题,但碳纤维作为芯片的关键核心材料之一,其国产化也备受各方关注。
碳纤维在军事装备方面的应用世人皆知,在民用航空、轨道交通和汽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同样有着广阔前景,未来实现10万吨的年用量并不是梦。
碳纤维的产业化之路艰难而漫长,和所有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一样,也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日本东丽碳纤维的发展过程来看,为满足波音公司对T300碳纤维的要求,日本政府在支持东丽公司开发生产碳纤维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东丽则有数百名技术人员常驻波音公司,配合后者实现碳纤维的应用。
另外,从日本东丽碳纤维的产业化之路可以看出,不断改进性能和降低成本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还应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开发出所需性能的碳纤维,并提供性能与之匹配的树脂及其预浸料,以形成满足使用要求的复合材料制备的全产业链,实现碳纤维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
纵观国内碳纤维发展的历史,碳纤维国产化是伴随着国内工业领域产业升级实现的,但一直没有注重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直至本世纪初非正常渠道进口的T300碳纤维突然从市场上“失踪”,市场价格飞涨至8000元/千克仍有价无市,直接威胁到我国武器装备的生产后,我们才开始意识到碳纤维国产化的重要性,也由此掀起了碳纤维国产化的高潮。
但此轮国产化只是解决了小批量军品碳纤维的供给,并未解决整个国产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等问题,国产化民品供给仍任重道远。国产碳纤维企业必须增强全产业链发展意识,其产业化发展必须与其他工业领域携手进行,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碳纤维已大量应用的其他工业领域主要包括体育休闲、建筑补强领域,风电叶片和压力容器是增长较快的另外两个产业,国产碳纤维要进入这些领域必须与国外碳纤维企业比质量、比价格。除非国产碳纤维在生产技术方面有革命性突破,做到性能、价格持平或优于国外碳纤维,才可能满足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国产碳纤维企业还应为下游用户提供更多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形成一条龙服务,发展全产业链碳纤维企业用户。
具体而言,“十四五”期间,国内碳纤维企业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根据用户需求研发具有专用性能的碳纤维,并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预浸料原料。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满足用户要求,可以实现批量生产的复合材料产品,最终实现国产碳纤维的大规模销售。
二是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纵观碳纤维复合材料大量应用领域,如目前增长迅速的风电叶片和压力容器领域,相关产品都是由国外厂家设计和制造,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中国设厂生产。国产碳纤维进入这些领域的首要条件必须是质量、性能与国外产品相当,且价格低廉,才能被用户接受。在此背景下,企业只有立足于自身改进工艺,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是积极参与新产品开发。当前国外碳纤维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进入以轨道交通和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领域,国产碳纤维企业在实现交通运输车辆复合材料产业化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修炼“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内功,还必须勇于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积极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