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布局国内抢滩海外市场 出口企业危中寻机

2020-05-28 10:05:00

 

来源:第一财经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发,冲击中国出口型企业,不少企业顶住压力艰难前行。

今年2月份,当国内疫情还未控制住时,东莞鞋企老板唐雪辉一度期待,可以借助手里的外贸订单喘息片刻,弥补内销市场的不景气,彼时国外的疫情还未暴发。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却迎来的是外贸严峻的市场考验,海外多国变成疫情重灾区。

5月25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现在我国各类外贸主体超过40万家,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这些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有一些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有一些需要政府的帮助。

订单取消,资金压力大

今年3月份,唐雪辉的工厂里,三分之一的订单被迫取消,另外部分订单被暂停。“我们有些订单的货已经做好了,但对方却要求暂停出货,这意味着付款也暂停。按照以往,公司跟客户做生意的规则就是,90天内对方回款。订单暂停,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资金压力。”

2016年起,唐雪辉加入了“孔雀东南飞”队伍中,将工厂从东莞开到了柬埔寨,该工厂每年可以生产两百多万双鞋子。“柬埔寨的工厂没有订单来,现在还在放假状态中,没办法开工。”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都5月份了,国外的订单依然尚未恢复。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遭遇外贸订单取消的情况是制鞋行业的普遍现象,如果形势持续下去无法好转的话,有可能会迎来制鞋企业的倒闭潮。

另一位东莞鞋企老板童水顺则在努力争取活下去,他对第一财经反映,目前订单有慢慢恢复的迹象。“我从事外贸行业逾30年,还从未遇见过像今年这样如此严峻的形势,2008年金融危机时外贸行业也没有这么惨过。这次疫情让不少外贸工厂倒下来,但从目前来看,最坏的时期已过去了。”童水顺说。

“大家还在挣扎着过日子,我们也不敢懈怠,仍要做最坏打算。我们最近向银行贷了几百万美元。2020年最大的使命,就是活下来,相信熬到明年春天,情况会进一步好转。”他建议,在这个时候,企业不要轻易转行,重要的是留下保命钱。

“保订单对沿海外向型企业来说是当前最大的挑战,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等,而这些正是境外重点的疫区。相关订单一定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两头在外的外贸企业,一端原材料、相应零部件进口难,另一端订单则是在欧美的出口更是难,那么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市进出口化妆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逸峰则认为,今年的出口能否得到缓解,取决于疫情能否在7月之前得到控制,“欧美的圣诞订单必须在11月前起运,反推生产环节就要在7、8月份有订单,所以今年秋冬的订单是出口企业最后的机会,这时候就看谁备货快,在看到疫情拐点的信号后立即准备好原材料、生产线和人力。在此之前,简单加工的员工要重点保就业,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则可以加强科研产出”。

布局国内抢海外市场先机

与此同时,陈逸峰认为,东盟、非洲、日韩等地区可能会出现新的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浙江义乌的多家出口型企业都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紧抓国外市场的机会稳定业务。浙江省帽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普高服饰有限公司,抓住欧洲市场逐渐恢复开放的机会,正在积极争取订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有信心把损失抢回来,预计全年产值能实现10%的增长。

为义乌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进出口业务综合性服务的开亚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因为海外仓储布局得早,疫情期间保住了国外市场主动权,今年1~4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达39.81%。

而让童水顺觉得安慰的是,中国的疫情正在褪去,虽然偶有少量病例反弹,但整体比较稳定,国内的经济形势也正在好转。“我们此前内销占比很小,通过这次冲击,已经在着手布局国内市场了,我对国内的市场有信心。”

转战国内的不仅仅是东莞的鞋企,还有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受疫情蔓延的影响,一些非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需求锐减,同时叠加了国际物流的不稳定和器械出口政策的影响,医疗器械外贸企业犹如雪上加霜。

多家出口企业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国际航班大面积取消,国际航空物流成为出口的一大障碍,企业往往需要提前较长时间预订,也时有发生订不到的情况,运价更是大几成甚至成倍上涨。这影响了客户的下单,因为运输成本是客户承担的。

上海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王彩亮告诉记者:“公司一季度还算正常(没有增长),估计二季度会出现同比下降。”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医用穿刺器械全产业链的生产型企业,康德莱产品销往国内外多个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2019年,康德莱集团(其A股公司)全年营收18.2亿元,其中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74%,委托出口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7%。

王彩亮表示,公司方面目前应对的策略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实现进口替代,包括关键工序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以优质产品及合理价格来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政策方面还是希望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国产化,真正的制造国产化,而不是简单的海外配件采购组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认为,疫情对于国际产业链的打击非常大,对处于产业链中间的中国企业来说,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内需的纾困方式维持企业的生产,积极生产替代品,以满足国内新增产品的需求。

仍有出口企业逆势增长

不过,也有企业在这次疫情期间保持了持续的出口增长。

上汽是上海地区最大的整车出口企业。今年1~4月,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上汽集团整车出口及海外销量仍达到9.3万辆,同比增长4%。

对上汽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由于物流受阻对海外供给带来的潜在影响。

“滚装船的船期一般是一个月一次,如果错过原定的船期,再发运就必须等一个月。”上汽国际负责人介绍,疫情刚开始,上汽就察觉可能对供应链带来影响。上汽国际海外整车供应链部放弃假期,通过语音会议将所有的订单和船期进行逐个确认,同时联系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安吉物流、船舶公司、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会,排摸风险,制订相应的保障措施和行动计划。

不仅出口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在欧洲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上汽在3个月内完成了签约、定址、装修、进车,在巴黎开设了品牌形象展厅。

而在疫情期间,宅家也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由此带动食品、营养品、运动健身产品、家用玩具游戏机等品类消费需求激增,相关行业企业也成为企业外贸业务中逆势增长的代表。

小乔体育创始人、董事长潘忠剑对记者表示,公司是浙江省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2月中旬前宁波的工厂已经全面复工,产能也跟上来了。公司主要研发、制造跑步机等健身器械,有一定比例的出口业务。

潘忠剑表示,韩国是其出口第一大市场,海外疫情暴发后,欧美、东南亚、中东地区出口业务受影响很大,基本停滞,日韩市场的出口订单则相对稳定。

东莞市一家主营出口玩具制造的企业负责人也对第一财经称,公司3月初就复工了,随着国外疫情蔓延,宅家的人越来越多,公司的出口订单不仅没受到冲击反而增长了不少,比如大型的家用游戏机订单已经排到今年10月份了。“疫情中受冲击的行业很多,但也会催生出一些其他的增长需求,比如家庭消费场景下的很多东西短期内都会有大幅增长,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既然有机会,就要抓住。”该负责人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