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作为银行揽储的两大利器正被监管严密“盯防”

2020-05-09 09:55: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作为银行揽储的两大利器正被监管严密“盯防”。

关于这两个存款产品的两则消息近期受到市场关注。一是,廊坊银行、张家口银行均于近日发布公告称要停售、清盘智能存款产品;另外,鉴于中行原油宝事件及一季度结构性存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开始排查辖内结构性存款产品。

智能存款自近年被民营银行创新发行后,一直在中小银行之间流行。但“靠档计息”的特点大大增加了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多次被监管部门提示风险。今年3月,央行正式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整改此类不规范“创新”产品。

央行数据显示,3月新增结构性存款8512亿元,同比多增8822亿元,余额再次刷新历史新高,达到11.67万亿元。但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的抬升,与当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趋势相悖,结构性存款产品规模面临压降态势。

自2019年以来,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多次调整多种政策利率,启动LPR报价机制改革,以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随着LPR利率的下行,银行资产端利率持续下行,显著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但与资产端利率下行趋势相比,银行负债成本仍处于高位,资产负债两端利率并不同步。

方正证券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一季度资金利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但考虑到同业负债依赖度较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并未出现显著下降。相较2019年末,上市银行加权平均负债成本只下降了5BP,各类银行加权平均负债成本下降了2至5BP不等,与2014年至2016年60BP的下降幅度存在较大差距。

对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无法有效下降的原因,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一是部分银行经营理念落后,在资金已经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存款立行”的思路,不计成本扩大存款来源;二是来自结构化存款和理财产品的竞争,出于对存款分流的担心,银行不敢贸然调低存款利率水平,这也制约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下降;三是同业负债不超过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的监管规定,增加了部分中小银行的揽储负担,也制约了其负债成本的降低。

同时,金融市场的低利率与银行负债端存款产品的高利率形成倒挂,衍生了套利空间。

从资产端看,今年以来,尤其是3月份以来,融资期限在1年期以内的短贷、票据、短融产品发力明显,并且利率低于同期一些银行主动负债产品利率。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认为,一方面,存款基准利率在不久的将来仍有机会调降,尤其是1年期以上的长端需要降得更多;另一方面,对高成本的围堵也仍然必不可少。当然同业负债指标,短期内没有调整可能,监管的核心思路是不希望银行走回“以量补价”的老路,适度降低规模、营收、盈利预期,可能是无奈但又很现实的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