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新驱动“主引擎”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再发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如何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实现跨越赶超、赢得区域竞争?沿着《“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绘就的路线图,江阴将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以高标准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为引领,全面落实“创新江阴”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创新主体引育高地、创新平台承载高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创业生态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创造动力。
生动场景
眼下,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本特·塞缪森教授所带领的团队研发的专利产品正在贝瑞森江阴研发中心进行临床前的预研究,未来这些产品都将在江阴高新区实现产业化。作为省内首家在欧洲设立的生物医药孵化器,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发起建立的中瑞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在瑞典揭牌运营两年多时间,已有不少创新成果回归江阴。截至目前,该海外孵化器共引进海外高端项目10个,其中药品项目6个,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6项。
“今年我们将对海外药企开拓项目销售,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铭说。为大步流星追赶世界生物医药先进水平的脚步,今年,中瑞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将继续加强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卡纳林斯卡医学院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进一步提升创新中心整体运营水平。
行动目标
打赢创新驱动攻坚战,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实现新突破,《“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江阴新一轮转型提升、动能转换清晰地描绘了“路线图”。
在建设创新主体引育高地方面,江阴将围绕集聚一批、招引一批、孵化一批,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雏鹰企业”“瞪羚企业”为主体、“准独角兽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预计到2022年,企业制(修)定国内外标准累计超600项。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工作,到2022年,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
在建设创新平台承载高地方面,江阴将加快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创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境内外企业联合知名高校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争创纺织服装、金属线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到2022年,我市将建成集成电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金属新材料创新研究院等重大科创载体平台。
推进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下一步,江阴将围绕先导产业,引进一批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来澄创新创业,深入实施“暨阳英才”升级版计划,持续推进“百千万”引才专项行动,主动融入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持续打造“金字塔式”人才梯队,三年计划引育国家级特聘专家、海外高端人才、省“双创计划”、无锡“太湖人才计划”等各类人才超150人,新增柔性合作专家超1500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人。
在推进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同样重要。今后,江阴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2%。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三年内新增科技企业融资超60亿元,分摊科技企业创新风险超30亿元。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三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9亿元。推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繁荣技术交易市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三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150亿元。
推进路径
方向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实施《“创新江阴”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把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为江阴当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注入更澎湃的新动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周琛认为,全面贯彻落实《“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以高标准建设创新型县市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猛攻薄弱,瞄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新驱动主要指标,对标周边同行的最高水平,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构建高质量赶超的新格局,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的最前列。
高新区创业园副主任阮波表示,接下来创业园管委会将围绕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科技人才项目,集聚高端人才,培育创新产业, 造浓双创氛围,提升孵化器的水平,夯实新兴产业的发展根基,凝聚各类创新资源,确保招才引智不懈怠,项目攻坚不松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