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再次提速
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再次提速。
4月24日,工信部等三部门下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针对车联网产业发展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应用需求,分阶段建立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
据了解,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共分为五大类:基础、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安全、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管理、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
此次颁布的《指南》针对五大类标准,规划了未来智能网联的两个发展阶段:
首先,到2022年底,完成基础研究,制修订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安全等领域重点标准20项以上。
其次,到2025年,制修订道路交通运行管理、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等业务领域重点标准60项以上,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形成。
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将加速车联网产业落地进程。《指南》提到,构建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将围绕道路交通管理中心工作,以推动车联网技术在公安交通管理领域应用、保障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为核心,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安全、道路运行管理及车辆协同管控与服务等领域国家、行业标准。
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架构图
亿欧汽车注意到,基础类标准为其它各部分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支撑,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编码、符号等3类标准。
运行安全和身份安全标准的建立是产业关注的重点。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副总裁徐辉2017年曾表示,电气化、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是避免现在所有安全事故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智能网联汽车必须得上路,交通安全的改善才看得到希望。这离不开政策的指导与推动。
如果1895年英国没有废除《红旗法案》,现在英国的汽车可能仍等同于马车:速度低下,且必须有人在车前摇动红旗为机动车开道。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颁发了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用牌照,正是这张牌照,扫清了智能网联汽车“上路”的障碍。一年半过去,2019年9月16日,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在上海颁发。
与测试牌照不同,该牌照标志智能网联汽车走向市场化、商业化,不仅只是测试行为,而开始尝试功能化的载人载货应用。
《指南》的出台,将对智能网联汽车在公共道路行驶以及测试道路行驶方面提供更为标准化的要求。
信息安全是智能网联的另一大“痛点”。根据360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实验室,2018年共发生14起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事件:其中数据泄露事件5起,汽车破解事件9起。
此外,奔驰被爆出已售的200多万辆汽车存在漏洞,是迄今涉及车辆最多的车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通过漏洞,黑客能实现批量远程开启车门、启动引擎等控车操作。
智能钥匙作为智能网联中的关键一环,“丑闻”却满天飞。如今,高端汽车大都配备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PKES)。这一系统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以及车辆身份编码识别系统,根据判断车主与汽车的物理接近度来上锁、解锁、启动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始终摆脱不了安全问题。2019年7月,有匿名黑客“宣战”称,只需一个按钮,就能关闭2.5万辆汽车的引擎。若汽车公司未能及时修补漏洞,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难以想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8月,窃贼使用30秒偷走位于伦敦的一辆特斯拉的视频在Youtube上疯狂传播。在英国,仅2019年的前10个月就有超过1.4万多起针对PKES系统的盗窃事件。
此次《指南》将对身份认证与安全领域提出标准要求,例如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身份编码规范。
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达216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然而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却被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克强概括为“很乱、很难”。
随着《指南》的出台,车联网产业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智能汽车上路管理的规范,迎着政策“东风”,车联网将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