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从漯河走出的肉类行业领跑者 双汇的光荣与梦想

2019-09-30 11:24:00

 

来源:第一财经

双汇的海外并购和国际化发展,实现了由中国最大向全球最大猪肉企业的跨越,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展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力,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国际舞台的风采。

并购成功只是双汇国际化的第一步,为运作好全球业务,五年来双汇在构筑全球化管控体系,实行全球化经营、本土化管理。

双汇的前身是1958年建设的漯河肉联厂,1984年漯河肉联厂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市政府对肉联厂施行承包制,当年7月23日,万隆以全票当选厂长,从此开启了双汇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一路发展壮大,成长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国际化猪肉食品企业的征程。

从漯河走出的肉类行业领跑者

双汇的崛起,一方面是应运时代的选择与机遇,另一方面源自企业创始人的眼光与魄力,从接手漯河肉联厂开始,董事长万隆带领双汇进行了一次次至关重要的选择与变革。

第一次抉择双汇就率先打破一统天下的计划价格体制,提高2分钱收购生猪,1984年当年实现扭亏增盈,拿到了企业活下去的火种。

第二次转折是由内贸向外贸转,走上一条依靠外贸出口发展企业的道路,1984年~1990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1亿元,由亏损企业发展成为利税大户,成为全省全国肉类工业改革典范。

第三次选择的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企业外贸业务受阻再次面临生死抉择,路线由外贸转回内贸,生产工艺由生加工转向熟加工,果断上马火腿肠业务,1992~2000年8年的时间里,双汇火腿肠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家喻户晓的中国火腿肠第一品牌。第四次抉择,双汇以发展现代肉类工业为目标,同时规划屠宰和肉制品项目,以冷鲜肉变革为突破口,在2000年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屠宰冷分割生产线,率先把“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冷鲜肉模式引入国内,实施品牌化经营,改变中国几千年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为中国屠宰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确保食品安全,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食品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做大不易、做久更难。早在80年代,董事长万隆就告诫员工“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双汇的质量方针是两个“高于一切”: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和信誉高于一切。按照国际标准,双汇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内控体系,并实施信息化管理,800多名专职品管队伍,对质量实施一票否决;严格检验检疫,进厂生猪头头检,出厂产品批批查。

随着9月24日晚间双汇发展发布一系列关于吸收合并母公司双汇集团的公告,当年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组建的双汇集团即将实现整体上市,这也是继2013年收购美国猪肉食品企业Smithfield迈向国际化之后,又一次重要的选择和战略决策,此举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打造更具优势的肉业及相关产业链。

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双汇的视野和雄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企业不断壮大,从中国市场转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在公司制定的“六大区域发展战略”指导下,双汇目前在国内18个省市建成了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形成了养殖、饲料、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等完整的产业链,拥有近百万个销售终端,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双汇的产品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

2013年,万洲国际(曾用名“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Smithfield,创下当时最大的中国企业赴美收购案。回看这段以小博大的收购历史,双汇顺应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抓住了有利的机遇与资源,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果显而易见,2014年万洲国际在香港上市,2016年进入了世界500强。

双汇的海外并购和国际化发展,实现了由中国最大向全球最大猪肉企业的跨越,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展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力,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国际舞台的风采。

并购成功只是双汇国际化的第一步,为运作好全球业务,五年来双汇在构筑全球化管控体系,实行全球化经营、本土化管理;整合全球资源,协同中美欧企业发展等方面下了大力气,企业全球化的规模和竞争力日趋增强。

万洲国际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是全球规模最大、布局最广、产业链最完善、最具竞争力的猪肉食品企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