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黄磷整治供应收紧 价格上涨趋势确立
事件: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长江上游黄磷工厂污染问题,黄磷厂电炉生产黄磷的尾气直接排入大气,含磷污水肆意排放。事件发酵后,引发贵州地区、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区黄磷装置停炉,产品价格快速跳涨。
此前黄磷行业处于长期过剩状态,随成本定价,利润空间小。根据卓创资讯,2010-2018 年国内黄磷产能开工率一直徘徊在 40%上下,虽然有水电成本因素(依靠西南地区6-10月丰水期的低水电价格才勉强盈利),但根本原因还是前期产能扩张过快带来的供需失衡。长期过剩导致龙头企业盈利能力一般:以拥有磷矿资源的国内黄磷龙头企业澄星股份为例,其黄磷业务毛利率长期低于 15%以下,其中 2018 年毛利率低于 7%。过去政策执行效果一般,本轮整治力度有望超预期。其实《黄磷行业准入条件》早已于 2009 年开始执行,对装置规模、尾气废渣处理等方面做了严格的准入措施,并要求不达标企业进行整改,限时淘汰,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1)从全国乃至全球看,磷化工都是西南地区能够有竞争优势的产业;2)产能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相对较差,人口就业、地方财政等对磷化工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但本轮环保整治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央视专题曝光,根据以往经验,后续有望迎来政府大力度的整治措施。黄磷供给受较大冲击,价格上涨趋势确立。云贵川三地产能占比超过90%,根据百川盈孚,央视曝光后,贵州地区、云南玉溪地区、云南昆明地区部分企业、四川马边地区等地共计 21 个企业停炉,对应产能 57.8万吨,占行业有效产能 45.2%。根据卓创资讯,目前开工率和社会库存也处于较低水平。短期供应收紧带动价格快速上涨。截至 2019.7.12,国内黄磷现货价为 2.15 万/吨,同比涨幅 49%,较上周上涨 42%。此外,磷酸和三氯化磷两个黄磷直接下游产品价格跟涨明显,草甘膦等终端产品蓄势待发。
建议关注国内黄磷企业:澄星股份和兴发集团分别拥有黄磷产能 18 万吨和 14.25 万吨,假设公司开工率 100%且产品全部外售,黄磷含税价每上涨 1000 元/吨,则其利润弹性分别为 1.35 亿和 1.07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