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业增长趋势放缓 或将回归理性竞争
在资本的推动下,便利店行业的发展持续“高温”,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日前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来看,便利店行业开始呈现出“降温”趋势。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企业景气指数为69.5,高于荣枯线19.5,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6.8;门店景气指数为66.6,高于荣枯线16.6,环比下降6.2,同比下降7.5。企业与门店景气指数的同步小幅回落体现了便利店企业管理者与基层门店经营者对于第三季度整体经营情况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报告指出,一方面由于国内互联网融资平台P2P不断出现爆雷,受此影响一些便利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了关店潮。另一方面,无人店及无人货架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在逐步加大。再加上受季节周期性因素影响,店租、人力、水电等生产要素成本也未得到有效改善,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行业的发展遇到了较大的挑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本季度便利店整体行业发展增速受阻,是受了较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但资本市场暴露的问题警示着整个便利店行业的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应对外部风险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因为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线下被认为是获取流量的重要入口,线上线下融合也被认为是未来趋势。便利店因为空间小,与消费者距离近,可以与电商平台融合,因此站上了资本的风口。一时间,零售巨头、线上快消大品牌商和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仅在北京,就有全时、邻家、便利蜂等十数家新便利店品牌。
然而资本的涌入对便利店行业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来看,资本注入首先提供了资金,让便利店企业能够做一些无法短期内做的事情,比如快速开店、升级门店、升级系统、建立物流中心、建设中央厨房等;其次,资本的青睐,某种程度上也提振了企业和从业者的信心。
但从反面来讲,资本助推之下,企业发展速度和管理能力的平衡被打破了,便利店门店数量增长和门店经营质量的平衡被打破了;另一方面,从业者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浮躁了。
另外,目前,净利率集中在0——4%的便利店企业比例已经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净利率在4%以上的便利店企业和更多亏损的企业;高净利与亏损企业旗鼓相当,均占有约四分之一的比例,行业进入易亏损。
事实上,盈利问题是整个便利店行业的待解难题,即便资本能在短期之内推动便利店的规模化,但是背后的开店经验、品牌建设、商品开发以及供应链等方面的能力,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积累。
由此来看,便利店行业增长趋势放缓对资本和便利店企业来说是一个警醒,盲目扩张并不能带来盈利,未来便利店行业或将回归为理性竞争,企业必须平衡好营收额与成本支出之间关系,精细化运营,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商品能力来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