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拟发力行业无人机市场 未来市场容量十分可观
近日,大疆发布了最新的行业版无人机“御”Mavic2,标志着无人机产品已慢慢从消费级向行业级过渡,而想要成功转型行业级无人机市场,并笑到最后,或需时间和金钱的双重投入。
无人机巨头涉足行业级市场
上个月底,大疆发布的Mavic2行业版,被称做是为安防、巡检、建筑等多个行业场景专门打造的无人机,标志着大疆已开始逐渐从消费市场向行业市场过渡。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大疆向行业级无人机市场的第一次探索,早在人们意识到之前,包括大疆在内的不少企业已尝试过将无人机与行业场景相结合,应用于农林植保、电力巡线、石油管道巡检、物流快递、医疗救护、消防救援、警用等诸多领域,行业级无人机的应用广泛,其市场前景也充满了想象。
随着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更新,到2023年总体上我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年复合增速超过60%,未来市场容量十分可观。资本进入无人机市场的脚步也逐渐加快,其中,商业价值更高的行业级无人机更为资本所亲睐,难怪巨头们纷纷试水无人机行业应用。
以快递行业为例,各大物流甚至是互联网巨头都已开始试图将无人机渗透进送货场景,菜鸟ET物流实验室研发的无人机,已被用于仓库安防、快递末端场景的配送。苏宁物流无人机也于2017年完成了首次实景派送。京东早在2015年,就立项了无人机项目,并表示将在全国建设上万个无人机机场。
行业无人机前景广阔但仍存诸多局限
无人机从消费级向行业级的转型看似火爆,却尚未出现当年消费级无人机一般的指数级增长,虽然长期来看行业级无人机的发展前景乐观,但就短期来看,无人机在行业领域普及还存在一些掣肘。
从需求端来说,有两方面原因制约其普及。
首先,无人机技术尚未成熟。与消费级产品不同,无人机在行业级的场景应用上对技术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无人机在技术层面还存在诸多局限,如避障能力、续航能力上的不足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暂时还无法切中商业场景的需求。
其次,购买成本较高。由于目前上下游产业链和技术条件尚未成熟,各行各业使用无人机所需花费的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普及应用,这也制约了无人机在行业领域的发展。
而对生产企业来说,更高的技术难度意味着和消费级产品相比需要更高标准和更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同时,行业市场需求尚未打开,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来承担前期市场开拓所耗费的成本。
从管理层面来说,无人机未来在行业应用还面临低空空域是否全面开放的问题。2016年下半年以来,发生多起“黑飞”事件,严重威胁国家航空安全,行业监管政策也因此收紧,民航局、飞标司等监管机构纷纷发布相关条例,预防“黑飞”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给未来无人机的发展蒙上阴影。随着技术条件的优化,未来无人机的性能将大幅提升,届时也将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存一定的政策风险。
向行业级转型需抱团取暖度过难关
虽然存在诸多阻碍,但未来无人机向行业领域渗透,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而想要在行业级无人机市场站稳脚步,或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大疆等无人机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加强技术研发,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目前无人机在行业场景应用中的痛点,进行有针对性创新研发,如尝试太阳能,增加产品续航能力,针对无人机续航及避障问题进行试验升级。
其次,寻求资本和技术合作,抱团度过艰难的烧钱期。目前,包括大疆在内的行业巨头都碰到了技术瓶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用于技术的突破创新,而加强业内合作可取长补短,协力高效完成市场爆发前的累积阶段。
同时,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当在无人机向行业级过渡的初始阶段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并根据行业成长阶段的不同,不断完善的监管机制,规避不必要的社会争议。
最后,对于无人机的未来,引用红杉资本创始人的话来说就是以后“会像火车、汽车一样普遍”,将会给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而作为企业所能做的只有不断投入,耐心等待,用开放的心态迎接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