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空域资源紧张是影响多地航空业发展一大因素

2018-10-15 11:15:00

 

来源:第一财经

空域资源紧张是影响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航空业发展一大因素,随着我国空中大通道的建设,这种紧张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变。

本月起,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启用。按计划,2020年推进完成二期、三期优化方案,届时“沪哈空中大通道”将向北延伸至中俄进出境点,向南延伸至东南沿海,构建起中国最长的海上通道。

根据《中国民航报》报道,多年来,往返我国东北与华东地区的航班拥挤在单一的A588航路上,大连和青岛是进出东北地区的唯一飞行线路,被誉为航班进出东北地区的“空中独木桥”。随着航班量的持续增长,该航路拥堵日益严重,现已不堪重负。自2015年起,民航局空管局聚焦沪哈沿线空域结构问题,组织开展系列空域调研活动,搜集空域运行数据,征求空域用户、空中交通服务和其他相关部门关于空域结构优化的意见和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并提出了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

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合理利用海上空域资源,通过划设海上部分衔接航线,有效串联起东北地区现行航路航线和华东地区海上航路,进而开辟东北地区去往华东地区的“新出口”。该方案新辟2条航线,里程650公里,增设及调整的班机航线走向154条,每日直接或间接影响航班约260班。

新的通道对长三角和京津冀的空域资源紧张格局将有明显缓解。例如,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实施后,将一半从东北出发前往长三角的航班分流到沿海航线,不再途经京津冀地区,有效地缓解了京津冀地区上空的飞行压力

为了缓解空域资源紧张的格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空中大通道的建设。例如,去年9月,上海与兰州之间的空域调整方案顺利实施。该方案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东西向最长的空中大容量通道——“沪兰大通道”全线贯通。而更早之前,京广、京沪等大通道建设均已完成。

民航资深专家李晓津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空中大通道的建设,类似于公路从小的双向道改为大的单行路一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飞行效率的提升,使得空域资源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利用,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航班的延误率,提高安全性,促进民航业的发展。

例如,沪哈大通道有助于实现“来去分开,隔离飞行”的大通道格局。新辟海上航段与A588、W108等现行航路一并构建起东北地区往返华东地区单向循环运行航路编组,重点优化整合沿线交通流走向,打造了一条北起哈尔滨,南至长三角地区,全长3000多公里的空中大通道。使得原双向对飞的单一航路彻底实现“来去分开,隔离飞行”大通道格局。

不过,李晓津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线、航班数量的较快增长,未来空域资源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优化整合。他认为,未来长三角等地要争取能够有更多的空域给民航的同时,也要适当限制中小型飞机的使用,由于这些地方城市大,人口多,可以适当多用大中型的飞机,这样可以提高航班的运营效率。此外,在技术上要采用新的导航技术、空管技术,提高自动化的水平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的几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