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高新区稀土产业更“闪亮”
世界首条稀土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在高新区建成,开发温和条件下硫化物着色剂制备新方法,满足了国家稀土资源平衡利用和替代有毒有害产品重大需求;稀宝医疗成功推出国内首台移动磁共振诊疗车驰影A30,其车载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鹊飞救远程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属世界首创……
“首创”、“空白”这些字眼的背后,与稀土高新区多年来专注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在原有国内最大稀土科研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基础上,引进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两大新型科研院所,规划建设了稀土应用产业园、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等,共建研发(工程技术)中心攻关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成立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院士专家工作站、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中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新型产学研合作机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新工艺、新产品,新项目正加速开发与转化,科技让稀土产业更加发光“闪亮”。
如今,在稀土高新区,中科院稀土研发中心孵化新镧系、中科瑞丰、希迪瑞科等9家科技型企业,建成年产15吨的稀土着色剂连续化生产线,制备基于镧、铈体系的稀土硫化物颜料,替代有毒着色剂,应用前景广阔。
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孵化嘉泰金属、英曼科技、慧金新材料、赛福尔新材料等4家科技型企业,稀土钛合金产业化项目利用国内唯一稀有金属超细丝加工技术,重点生产稀土钛合金,填补了地区产业空白。
澎湃的科技力量也为产业发展带来质的提升。截至2017年,稀土高新区稀土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16家,预计2020年之前稀土磁性材料产能将超过5万吨,产量将超过3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钕铁硼新材料及深加工产品生产销售基地。
科研成果能够落地开花,营商环境是保障。 近年来,高新区从原料保障、新材料销售奖励、电力多边交易电价、本地配套采购奖励等多角度出台专项政策,帮助企业降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累计获批国家稀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4.95亿元,获得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12亿元,市区两级财政为区内稀土企业兑现稀土新材料奖励资金2.5亿元。同时,为企业量身打造昊明新能源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等五个产业园区(基地),缩短稀土和高新技术项目落地转化的时间。
而互联网科技也为稀土交易插上了全新的翅膀。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全力推进稀土产品交易所建设,鼓励稀土企业进场交易,稳定原料价格,扩大供给渠道,避免稀土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稀交所现货发售模式新系统于2016年6月上线以来,已上线氧化镝等12种稀土氧化物,交易商达到1227家,稀交所目前在库产品货值已超过20亿元,是全国唯一以稀土实物入货来保障参与交易各方交收的交易所。新系统增强了资金、稀土交易的流动性,标志着稀土交易向标准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放眼未来,稀土高新区正加快实施“稀土+”战略, 以推进项目达产达效为重点,稳定做精原材料,做强新材料,拉长产业链,发展稀土应用终端产业;通过创新产品、创造市场,不断扩大稀土材料市场规模,加快建成国家稀土新材料基地和中国“磁谷”,成为“世界稀土产业之都”的重要支撑。
前进的号角已然吹响,高新区稀土产业正与科技创新如影随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