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普遍性地开展“三点半”以后弹性离校制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8月23日,在教育部召开关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介绍了北京已经开展的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考虑。冯洪荣表示,北京市将在开学以后,全面普遍性地开展“三点半”以后弹性离校制度,并提供三点半以后全覆盖的看管服务体系。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据了解,今年2月,教育部便会同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展起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摸排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25.9万家,按照边摸排边治理的原则已经整改4.5万家。
从年初以来,北京市响应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并结合《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之》等法律法规逐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冯洪荣介绍,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工商局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北京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作出部署。方案要求,全市通过专项治理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校外培训行业健康发展,以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了解到,根据《方案》的要求,北京市专项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要求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是集中整改,需在2018年底前完成;第三阶段是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需在2019年6月底前完成。
通过一系列摸查工作后,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存在的培训机构总数是12919家,其中无证无照的是707家。在集中整改的过程中,北京市各区分别根据培训机构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整改措施,例如朝阳区对“强化应试”及公办学校教师在培训机构有偿授课等问题进行了处置;根据海淀区要求,有照有证但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整改情况将被纳入2018年度年检,关联年检结果;东城区则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已经完成校外培训机构整改数2709家。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一是要研究制定北京市实施意见,修订机构设置标准。二是要建立起一些长效机制,包括建立起市级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变化情况,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冯洪荣表示,市教委将在各区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在冯洪荣看来,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不仅需要在基层进行创造实施,更需要制定相应的上位文件。他透露,北京市将贯彻《意见》的精神,制定《民办培训机构分类登记实施办法》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管实施细则》,配套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审批备案等标准,支持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指导各类民办培训机构做好分类管理。
根据国家四部门2月起开展的专项治理部署,下半年是集中整改的攻坚期。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整改推进和督查督办力度,严格执行整改销号制度,坚持每月通报进展,加强对各地整改工作的指导督促,对进展缓慢的进行约谈。10月将再次开展全国范围的专项督查,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现在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的培训课程种类很多,其实只是穿了不同的“马甲”,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我不赞成学生去报为了提高考试分数的培训班。”储朝晖说。
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的乱象,储朝晖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如今高校的教学资源存在不平衡,不论在生源配置还是师资配置上,好学校都占有很大的优势。此外,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下,一般只有分数高的学生才能进入好学校。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孩子和家长难免就会选择在课外报培训班,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机构受追捧。
因此,除了直接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还需要从学校层面着手,缩小不同学校在师资和生源配置等方面的差距。同时要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性,让学校管理和课程设置多元化,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此外,应逐步改善教育评价体系,不单一以分数来评判学生。
校内:全覆盖托管服务体系将建立
不妨将视角拉回校内,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课后三点半”难题,冯洪荣在教育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市拟从9月份起,全面普遍性地开展“三点半”以后弹性离校制度,并提供三点半以后全覆盖的看管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孩子放学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存在时间差,很多家长只能让孩子参加校外托管班或培训班,而有一些托管培训机构存在师资差、场地有安全隐患等问题。
“三点半之前,是孩子在校学习时间,责任在学校;三点半之后,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责任在家长。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接孩子,造成了很大困扰,带来了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难。”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的“部长通道”上表示时表示,“三点半”现象成为年轻父母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
根据《意见》指示,各地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中小学校要充分挖掘学校师资和校舍条件的潜力,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努力开辟多种适宜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可为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辅导。
据陈宝生介绍,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解决“3点半问题”的通知,截至今年3月,已有25个省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措施。陈宝生举例,上海规定中小学校后服务做到全覆盖,时间为3点半到5点,参与这项工作的教师会在工资方面给予倾斜;南京探索了弹性离校时间,放学时间孩子弹性离校,学校做出安排进行托管。
发现,目前北京市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学校为学生提供体育、文艺、科普等内容的课后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低于1个小时。而从9月起,课后服务拟扩大至每周5天,每天2个小时,实现周一至周五课后托管服务全覆盖。
“提供三点半以后全覆盖的看管服务体系,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冯洪荣表示,市教委将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把游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九个活动内容体系全部重新设计,按照德智体美劳的方式进行整体构建,这里包括开学以后,要全面普遍性地开展“三点半”以后弹性离校制度。
陈宝生认为,解决“三点半问题”可以各走各的路,各有各的高招。接下来要总结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并与有关部门协商,总结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