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我国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走向纵深

2018-05-23 09:44:00

 

来源:光明日报

当前,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迅速,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走向纵深。然而,行业发展所需的“适销对路”人才却十分紧缺,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既了解粮食行业,又掌握机械、信息化、贸易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每年粮食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难以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虽然粮食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但学校相关专业的招生却不理想,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粮食行业专家指出。

5月2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首次全国粮食行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业界专家在会上针对粮食行业人才培养问题展开对话,为夯实粮食行业人才支撑提供真知灼见。

让“人才兴粮”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饲料机械民族企业,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速由制造型公司向研发型公司、技术型公司转型,保障老百姓吃到更安全、更环保、更健康、更多样的食品。

在人才供需对接会现场,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旭清把这些发展成绩归功于企业的人才战略,“丰尚现有员工3000余人,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30岁以下员工占比45%,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70%”。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设粮食产业强国、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对强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遵循人才兴粮理念,发挥需求引领作用,促进合作共赢,实现业兴人旺的良好局面,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曾丽瑛指出。

而目前,粮食行业人才供需仍存在“错位”问题。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中粮贸易有限公司审计特派员朱福堂介绍,现阶段,粮库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年龄老化,在30~40年龄段上出现了结构断层,和全国同行业水平相比,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比偏低,尤其是东北、江淮地区及湘鄂赣地区等优质粮油产区加工类、仓储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型人才人员短缺,需求旺盛。

“农业产业化、物流、电商等创新型业务是公司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掌控一手粮源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创新人才队伍在数量上存在明显缺口。为快速适应市场挑战,人员的能力素质需要与市场接轨,公司在市场化薪酬和人员培养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朱福堂说。

让人才培养实现“适销对路”

此次对接会上,包括中粮集团牵头成立的示范性全国粮食行业职教集团,以及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云南、新疆等省(区)成立的7家地方粮食职教集团,签约成立了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曾丽瑛表示,组成跨地区、全行业的职教集团联盟,将促进东西部间、产销区间、不同粮食品种产区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粮食职业教育,提升粮食行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让粮食行业人才“适销对路”,要着眼长远,解决急需,形成人才聚集效应,为中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要围绕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深化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武汉轻工大学副校长周坚指出,要促进校企、校校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同时要加大实践环节培养,提高粮食行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让学校和企业形成“二重唱”

企业是人才成长成才的主战场,在粮食行业人才培养中,企业的深度参与必不可少。

为促进产教融合,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副校长陈新在现场分享了学校“双元”育人育才的模式,即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作用,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企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去干什么样的事,只有企业最清楚。因此,培养粮食专业人才,光靠学校唱独角戏不行,企业必须要参与,形成二重唱。”陈新说。

在这种“双元”模式中,从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教学过程实施,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均聘请企业实践专家、能工巧匠深入参与,尤其是学生上什么专业课,教学生什么样的技能,主要由企业说了算。

专家指出,当前,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既是粮食行业企业的期盼,也是粮食院校的心声。曾丽瑛认为,为促进行业人才培养,企业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正常释放人才需求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粮食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计,及时将现代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最新的技术技能融入课堂教学。此外,还要通过设立“厂中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