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点燃绿色发展新引擎 服务业呈现跨越发展态势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以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强大动力,全市服务业呈现跨越发展态势。
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90.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0.2、2.0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0.8亿元,增长13.2%,增速高于全省、全国1.2、3.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3.2:59.7:27.1调整为2017年的11.7:48.0:40.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14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0%,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
整合资源完善配套政策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我市建立了“1+1+N”全市服务业工作机制,通过成立德阳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各地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成立德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设立“一部五办”,即:在市商务局设立综合协调与产业项目促进部、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产业推进办公室、现代物流产业推进办公室;在市金融办设立现代金融产业推进办公室;在市科知局设立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在市旅游局设立文旅康养产业推进办公室。
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我市先后出台了《德阳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德阳市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财政、价格、土地、税费、金融、人才、制度保障等政策。市场准入方面,成功试点“三证合一”,促进服务业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价格政策方面,实行产业间同等的价格(收费)政策,企业要素资源成本得到实实在在降低。市场化改革方面,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等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加快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金融政策方面,设立2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的服务业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丰富载体加快建成重大项目
着眼于构建中高端产业体系,我市新兴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实现网络交易额420.3亿元,位列全省第五,增长17%,中江县、罗江区、旌阳区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建设全面推开,全市培育规模以上物流企业77家,年营业收入上亿元物流企业3家。科技、金融服务支撑能力加强,与全国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建成产学研合作平台70余个,科技创新合作实体机构3个,校企联合科研平台(实验室、研发中心)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6个。全市金融机构达到160余家,金融产业园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成功引进锦江妇产医院、润广肾病医院等一批优质卫生项目,登记许可民办养老机构9个,床位1224张。
着眼于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集聚,促进功能整体性、结构一体化,我市结合旧城改造,重点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罗江白马关景区、绵竹电子商务中心等被省厅确立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德阳万达广场、四川国际医药健康城等近20个服务业功能区加快形成;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培育,首批认定的8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商家超过2000户、就业超过1万余人。近年来,成功打造了文庙新天地、钟鼓楼凹街、什邡京什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特色楼宇,城市商业集聚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深化改革示范带动提质增效
我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建设服务业强市为引领,以提升服务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为目标,全市服务业集约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年来,全市服务业领域通过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奖励资金支持的项目累计达43个,完成投资35亿元,初步估算将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百亿元,提升德阳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助力加快北部新城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以规划引领、完善政策和机制创新为工作重点,深化服务业创新改革;坚持做强中心城区服务业,扩大中心城区服务业的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坚持市县同步,确定一批服务业重点城区、服务业功能区和特色街区(楼宇)作为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完善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建设,加大对投资带动大、示范引领性强的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引进、高质量建设一批具有功能性、战略性和支撑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在电子商务、会展、养老等产业上发力,推动实施“互联网+产业”行动,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重点项目点击
位于绵竹市土门镇的中国玫瑰谷观光式体验中心项目,计划建设研发中心、体验式加工展示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目前,该项目的培育研发育苗基地已建成,育苗大棚已育苗60多万株,开始月季新品种研发及科研教学。玫瑰产品加工厂房及体验中心已完工。该项目建成后,能使土壤的植物覆盖率常年提高,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解决周边劳动力5万人就业。基地采用现代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生产工艺,生产无公害产品,不产生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