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对eSIM态度不一?物联网终端应用将不可或缺
2月13日,中国联通宣布独家获得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试点批复,3月7日,这项试点已于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6城市正式启动,AppleWatch3成为首款支持该业务的终端产品。
相比中国联通在宣传推广eSIM业务时的不遗余力,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在这方面发声并不多。在采访时,中国电信表示,目前没有推广eSIM类的产品,但是技术本身在快速推进,另外,很多标准尚需满足工信部的要求。
运营商态度不一
业内人士表示,eSIM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的方式之一,各家运营商必然都要跟进,但是eSIM是否适合企业现阶段的发展,以及如何选择技术路径,各家运营商内部专业部门会进行判断和选择。“中国联通在这方面已经大力推动,但其它运营商发声不多未必是没有相应储备。”
eSIM发展背后,苹果公司是重要的推手,就像其先后引领了MicroSIM、NanoSIM两次革命一样,早在2011年,苹果就申请了eSIM专利:该专利可以让用户无需插入SIM卡就可以使用通话和蜂窝网络等运营商服务,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移动设备的轻薄程度。
和传统的SIM卡不同,eSIM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可编程,用户将可以对eSIM进行远程配置,以此来实现运营商认证信息的下载、安装、激活、去激活及删除。
eSIM的技术并非只有运营商可以使用,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国产手机厂商也已经具备eSIM技术的应用能力,并借此提供境外流量服务。包括华为、小米等品牌的部分机型都可以支持无需实体SIM卡,而只需要通过APP就可以享受境外流量服务的功能。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分析指出,eSIM业务的推广可能会对领先运营商用户量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从欧美市场的情况看,eSIM业务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因此,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未力推eSIM业务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有观点认为,eSIM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户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自由切换,运营商对用户的掌控程度大大缩小,但是付亮认为,即使手机上采用了eSIM技术,但用户依然会受到运营商合约的限制,因此不会对运营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G时代,手机终端的形态也已经很成熟,实体SIM卡的应用也没有任何障碍,如果手机商场仅仅为了能在手机上使用eSIM技术而进行相应的研发改造,投入产出反而带有不确定性。”在付亮看来,4G时代的手机终端无需考虑eSIM的影响,但是由于5G手机终端形态可能存在变化,eSIM带来的影响尚不确定。
物联网应用前景广阔
2015年,三星发布了首款支持eSIM功能的智能手表三星GearS2,此后,华为也发布了支持该功能的HUAWEIWATCH2Pro,去年10月,谷歌发布的Pixel2/Pixel2XL在保留传统SIM卡槽的同时,首次在手机上加入了eSIM功能。
不过,即使算上AppleWatch3,eSIM所支持的终端产品也并不多,但是如今,智能穿戴已成为众多商务人士、年轻潮人、旅行达人的生活必备,在物联网时代,eSIM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HISMarkit的预测,到2021年,全球将有10亿的eSIM终端覆盖,而eSIM在物联网领域的普及也很可能带动消费电子终端市场,eSIM成交量将呈现跳跃式增长。
当记者分别向三大运营商询问eSIM进展时,均未得到积极回复,同时可以看到,其对于eSIM的宣传推广力度也并不一致。
然而,就物联网而言,三大运营商均在积极布局,中国联通表示,将继续推进实施在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能力建设和关键布局,进一步挖掘扩展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性、实用性与体验性;另外,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也已经完成物联网eSIM的平台建设。
从SIM卡的发展轨迹来看,经历了SIM、MricoSIM、NanoSIM等阶段,逐步过渡到了eSIM,从形态上来看,SIM卡的体积越来越小,占用设备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这也为物联网终端的设计腾出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eSIM会成为物联网的必然途径,因为eSIM可以实现和终端的直接叠加,并可以提供当地的网络服务。
付亮表示,中国联通此次推出的eSIM服务,更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一号双终端”,突破了手机本身的限制,不需携带手机亦可随时保持互联。“未来,智能穿戴以及智能家居设备连接上网将成为趋势,由于终端设备受到体积限制,eSIM技术的应用前景会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