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净产业“断崖式”下滑 行业将何去何从?
2017年入冬供暖季,本应处于销售旺季的空气净化市场比以往冷清了许多。2016年冬季还如火如荼、线上线下一机难求的空净产业自此没落了么?空气净化行业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在许多从业者的脑海里不断萦绕。
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年和考核年。根据该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左右。
在政绩与空气质量指标挂钩后,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改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努力,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初显。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58μg/m3,完成了2013年政府定下的目标。其余地区为了实现目标也是不遗余力,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快速推进,以及建筑、高能耗产业限量开工生产、极端天气车辆限行等众多举措。
但空气质量改善并非一蹴而就。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漫长的阶段和过程,因此,空气净化产业也不会戛然而止,也将是持续发展的过程。PM2.5最大的危害是进入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的身体器官损害。因此,即便是蓝天通透,PM2.5同样也可能在慢慢侵蚀身体器官。美国标准的优质空气是指PM2.5浓度在12μg/m3以下,而60μg/m3这个值在美国标准中已经达到中度污染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空气环境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能源结构。不可否认,在中国北方市场如火如荼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为蓝天计划贡献了力量,但随着供气量的不足,人们基本的取暖需求也出现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源结构调整更不能一步到位。选择清洁能源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基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口,以及固有能源构成,想要进一步实现清洁能源的替换需要更多的考虑。
空净产业不是“靠天吃饭”
在2017年供暖季,空净从业者感受到了市场的低迷。雾霾少了,空气净化器市场似乎无人问津。根据中怡康数据,2017年最后四周,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同比均出现大幅下滑,最大下降幅度接近80%。断崖式下滑毫无疑问会让从业者彷徨和担忧。
空气净化器产业真的仅仅靠天吃饭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雾霾仅仅是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苯、甲醛、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在空气中都将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雾霾也只是更直接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要求的提升,对健康需求的关注,高品质的空气势必成为基本消费需求。
当前,中国中等收入者已经接近3亿人,预计未来10年还将翻番。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民收入也将处于世界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阶段。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化率将达到60%,中国居民消费规模将超过45万亿元。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过渡到更高层次,针对洁净空气、水等资源、环境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虽然2017年末空净市场出现下滑迹象,但全年来看,空气净化器产品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末的市场低迷并不会改变公众对洁净空气需求的大势。2017年末空净市场出现的下滑更多是与上年同期相比。2016年11—12月,正是中国北方地区雾霾严重的时候,引起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产品进行恐慌性购买,市场销量持续激增。阶段性的空气改善并不能成为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的阻碍。
目前,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普及率仍偏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美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普及率已经达到20%~30%。中怡康时代副总经理彭煜直言,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中怡康预测,2018年,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