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纪元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领域骤然升温。随着各大公司纷纷布局谋篇,人工智能成为了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各大互联网企业创新角力的新战场,甚至百度直接将企业自身重新定位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7月8日,随着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内的人工智能热达到了新高潮:人工智能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高度上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人类技术发展乃至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无颖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此产生:当文化产业的从业者站到了人工智能新纪元的起点上时,我们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项颠覆性技术?
笔者以为,首先需要有关人士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至今,年均增速与总产值均保持较快增长,其总体规模着实不算小;然而,由于该产业本身更多面向生活需求领域,其特性是处于技术推进传导机制的末端,因而很多人在潜意识里并不会把重大技术突破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寻常的科技改革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像人工智能这种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革命。然而在当今社会,重大技术突破的影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而且其从基础科学领域扩散到生活消费层面的“传导”速度也越来越快,就像大数据、云计算,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文化产业亦是如此,如今业内最为火爆的应用无一不是得益于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与其说将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联系起来是一个关乎技术应用和扩散的问题,倒不如说这首先是一个意识和理念的问题。
此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项要全面改变人们生活的重大技术进步,最终必须落实到该技术的应用上来。事实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清晰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而这一点,正是文化产业可以着力的领域,恰如时下流行的“多屏时代”概念,纵然屏幕的设计、制造和量产主要与生产技术有关,但这一概念若想真正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必须“以内容为王”,由是就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
正如当下“文化+”式的融合发展背后所折射出的意义,我们应当意识到,今日在“融合式发展”理念带动下的文化产业,早已超出国家统计制度与行政管辖范畴下的行业分类,更已脱离传统思维中“条块化”、封闭式的行业概念,成为了必须与“高精尖”挂钩的综合性现代产业门类。由是,国内文化产业应当乃至必须紧抓时代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