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回A路径解析:IPO还是借壳?
导读
通过从二级市场直接收购、或者从大股东手中收购股权,一些房企实现了间接回归A股。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因为被收购的房地产企业往往有许多土地资源,其价值远高于市值,相当于间接买了许多地,将自己的资产装在内地房地产公司里,配置资产的时间弹性较大。
尽管不时传出“借壳”传闻,富力地产、万达商业、首创置业等房企最终还是选择了IPO模式,排队冲击A股;而恒大则冀望通过重组深深房,实现地产业务在内地的借壳上市。
这成为当前港股房企回归A股的两大主流;此外,并购重组、吸收合并或分拆业务等途径也成为一些房企的选择。还有一些房企则通过分拆旗下业务挂牌新三板,渐进地进行回归。他们的目的,都是最终实现A股上市,甚至是A+H。
但在监管趋于严格的背景下,去年9月证监会出台的新规被冠以“史上最严借壳新规”之名,借壳上市将会变得越来越难,诸多房企的回A之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房企回A路径解析
2016年坐上房地产销售额头把交椅的恒大正紧锣密鼓地布局回A股。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去年资本市场多次举牌房企的中国恒大,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借壳上市。从嘉凯城到廊坊发展再到万科,恒大都曾考虑过将之作为重组地产业务的平台,但随着重组深深房引入8家战略投资者,恒大分拆地产业务、借壳深深房回归A股的路径已很清晰。
根据恒大和深深房的重组协议,深深房将以发行A股股份及/或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恒大地产100%股权,恒大则向深深房注入地产资产,在交易完成后,凯隆置业将成为深深房的控股股东。
在深圳一位券商人士看来,恒大回归A的路径比较复杂,其是通过分拆地产业务由深深房吸收合并,随后两者进行重组,最终实现借壳上市。
而万达、富力等的回归路径相对简单,就是直接IPO。2014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万达商业,在挂牌仅一年多后便宣布私有化,直接从港股退市。
退市后的万达商业选择在A股IPO。截至1月19日,在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处于审核状态的企业中,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排名第134。
除了万达,在上交所排队冲击A股IPO、所属行业为房地产业的企业还有广州富力地产、同策房产咨询、金辉集团、南都物业服务、碧桂园物业服务、首创置业等,排名分别为117、157、172、250、263、273。
其中不少企业回A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如2003年在香港上市的首创置业,上市一年后开始谋划回归A股IPO,至今已历经13年长跑。富力地产也是第五次冲击申请IPO。
中国投资协会城镇化投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德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借壳上市以及直接申请IPO,并购重组以及分拆业务上市也是房企回归A股的重要路径。
通过从二级市场直接收购,或者从大股东手中收购股权,一些房企实现了间接回归A股,典型如融创中国。
王德勇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因为被收购的房地产企业往往有许多土地资源,而这些土地资源的价值远高于其市值,相当于间接买了许多地,还获得了内地房地产公司的上市平台,将自己的资产装在内地房地产公司里,配置资产的时间弹性较大。
将业务分拆上市,则是基于估值的考虑。如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地产开发业务在内地估值较低,但其它业务估值较高,可以将这类估值高的业务分拆出来,通过IPO或者借壳的形式上市。
王德勇举例,此类房地产企业包括碧桂园物业。碧桂园有关人士透露,集团计划分拆物业服务在A股发行上市,去年9月,碧桂园物业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将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股份,这些股份相当于其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0%,拟计划募集资金约为11.25亿元。
回归不确定性加强
虽然房企们争相通过不同路径回A股,但运作起来各有利弊,而且在房企上市监管趋严以及房地产调控收紧的背景下,都不是那么简单。
从时间上来说,王德勇表示,申请IPO需要排队,尽管现在发行速度加快,估计缩短到一至两年,但借壳速度会更快。相对来说,申请IPO的时间会更长,相应面对的风险也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IPO一般从提出到上市需要三年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三年正好是一个地产周期,这使申请IPO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变多,如行业的周期调整、销售业绩不达预期或者盈利能力不好;而借壳上市通常会低于三年。
上述人士认为,以前借壳上市较为容易,但现在借壳难度变得更大,国家对借壳上市与IPO审核持同等要求。
去年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将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从单一的资产总额扩展到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股份等五个指标,只要其中任一指标达到100%,就会被认定为符合交易规模要件。
除却量化指标的增加,重组新规还增设主营业务是否发生根本变化这一特殊指标。
有业内人士分析,新规完善和细化借壳、卖壳标准,增加对规避借壳的追责,将防止不达标资产得以上市,同时防止企业通过借壳及配套募资快速而大规模地套利,这将大幅提高借壳门槛和卖壳成本。
“2017年借壳上市会比以前更难。”严跃进说,“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证监会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开始变得严厉,许多企业想借A股上市来进行融资,但在政策层面会受到限制。”
此外,企业在借壳过程中也需警惕壳公司背后的债务风险,以及一些财务陷阱和内幕交易问题。王德勇解释,企业借壳上市首先要买壳,买完壳将资产装进去叫借壳,海归企业收购壳资源的成本需要精准核算。
而港股房企的IPO除了排队的时间问题,障碍还有内地和香港市场之间的估值落差。以首创置业为例,数据显示,首创置业的市盈率约为4倍,相较于A股房地产开发板块的平均市盈率21倍,估值差距相当明显。
除此之外,近期监管层对于红筹股回A的态度也较为谨慎。2016年9月2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正在对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相关政策明确之前,对该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变化。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认为,虽然证监会是否加强监管尚无定论,但给中概股开绿色通道却不太可能。
不过,万达、富力、首创等公司对于A股IPO表现得很有信心。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李思廉预期,今年一季度富力地产可在A股实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