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攀升,每年产生约1.7亿吨城市垃圾和6500万吨左右的县城垃圾。垃圾处理的常用方法是掩埋,但掩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垃圾处理需求,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镇生活无害化处理工作,国务院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性政策,并且出台了相关处理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垃圾焚烧可以快速处理堆积成山的垃圾,有效减小垃圾的体积50%-90%,同时通过焚烧发电, 既解决了垃圾填埋的占地、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能源的清洁回收利用。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 亿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3 年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比例占68.2%, 垃圾焚烧仅占30.1%。
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也已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范畴,享受电力优先上网及政府补贴优惠上网价格,地方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逐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垃圾焚烧发电已成明星产业。
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2014-2020 年)规划》,至2020 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 万千瓦,为2015 年(1300 万千瓦)的2.3 倍,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作为生物质发电的一种。基于以上数据,预计我国“十三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将实现快速发展,未来3-5 年仍将成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等处理方法。卫生填埋曾是我国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优点是建设投资成本较低、运营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对垃圾的要求较低,但缺点是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渗滤液处理成本较高、渗漏风险大,易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堆肥是建立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之上,我国的垃圾主要为混合垃圾,不适宜直接堆肥,因此该技术很难推广,处理厂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垃圾焚烧与填埋法相比,能更有效的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减量化”:在垃圾经过焚烧后,一般可减重80%,减容90%以上,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资源化”:按热值比较,每吨生活垃圾约相当于0.2-0.25吨标准煤,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相当可观;
“无害化”:垃圾焚烧主要生产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因此,在人口密度较高而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如日本、德国、新加坡,焚烧法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内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为主,但垃圾焚烧成为政府力推的主要方向。
目前,垃圾焚烧行业是环保产业中商业模式最清晰的子行业,垃圾焚烧运营公司和政府签订BOT 或BOO 协议,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最后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垃圾处置费的补贴和上网电费。从收入端来看,垃圾焚烧运营不仅从政府处获取补贴,还可以通过销售电力获得收入, 盈利保障力度较大。
发改委在2012 年发布的《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先按其入厂垃圾处理量折算成上网电量进行结算,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 千瓦时,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含税),超过280 千瓦时的部分按照当地火电上网电价计算售电收入。
垃圾处理补贴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与垃圾发电项目所在的地域有关,东部发达地区补贴标准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偏低。比如上海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补贴标准超过200元/吨,而成都项目仅为70元/吨。另一方面与项目采用的焚烧锅炉技术有关,采用炉排炉的项目补贴标准一般在65-100元/吨,采用循环化床的介于15-60元/吨之间。据测算,垃圾焚烧发电每吨产能的总成本为90-120元左右,若垃圾处理费50-80元,每吨垃圾焚烧可发电约250-280度左右,则上网电费收入为162.5-182元,总收入约212.5-262元,其毛利率超过100%。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集中度不高,各地方性小型垃圾焚烧厂较为普遍,通常一个县级市只能容纳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而最早进入该地区的企业将获得明显的先发优势,一旦在一个地区建立运行起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般协议期为25-30 年,后续其他企业将很难进入该地区。面对巨大的市场及日趋激烈的竞争,行业公司均纷纷提升自身的技术及规模优势,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经进入跑马圈地的阶段,各公司在开拓新地区市场的同时,通过并购整合已有地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迅速做大做强将成为趋势,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将在并购市场胜出,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形成集合效益,通过项目的高运营水平获得收益。
我们以“十二五”规划目标作为参考,预计“十三五”末,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那么到2020年,保守估计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量将达到1亿吨,较测算的2015年处理量5760万吨增长43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