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城市水处理大数据报告
生于斯,长于斯,求学于斯,奋斗于斯,成家于斯,育儿于斯……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每一天生活着的城市更熟悉和亲切了。在各大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和城市相关的话题通常也长居热度Top榜单之列,如跌宕起伏的房价、如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交通与环境,等等等等。
近一两年,城市与水相关的事件也成为了一地,甚至举国群众关注的焦点。为解决一些城市长久以来受限于同时存在的内涝及缺水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被提到了市政水资源管理的空前高度;而媒体集中曝光的城市水体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也翻出了各地区,各城市先污染后治理曲线的长期欠账。
为重新近距离审视城市与水的关系,本文搜集和梳理了32个全国主要城市污水排放和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数据,以城市的视角,展现中国各地与污水相关的方方面面。
污水排放
从污水总量上看,我国有6个城市污水年排放总量超过10亿吨。人口远多于其他城市的四大一线城市京沪广深排放量领先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成都、重庆两个西南核心城市紧随其后。
然而,若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衡量指标。一线城市的领先就不再明显。单看工业废水排放量,上海、杭州、重庆三市年工业废水排放量超3亿吨,位于前三甲。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突出的石家庄市以庞大的制药及纺织工业规模,超过广州、南京等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位列第四。
工业污水排放量和市政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比值可以从污水排放的角度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比重。我国这一比重最高的几个城市为工业发达但人口量并不突出(杭州除外)的石家庄、杭州、呼和浩特以及银川。而最低的几个城市为北京、海口、昆明、成都,这些城市因工业搬迁、旅游业服务业发达等原因,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很低,其经济发展的直接环境影响较小。
若将各大城市的工业污水排放和GDP产值联系起来,得到的信息将更加明显和直接:石家庄、银川、杭州经济增长背后的污水排放代价最高,三城每万元GDP产生的工业废水量在4吨上下。而经济对高排放型产业倚赖程度较低的北京、长沙、海口、福州和拉萨每万元GDP产生的工业废水少于1吨。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中国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数十年间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在国家和民众深刻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之后,环保产业以自身的发展努力控制污染排放,将环境质量从恶化到好转的拐点推前。在此过程中,单位GDP的环境代价就是衡量这一趋势的标尺。全国主要城市单位GDP污水排放的数据展现出,不少工业城市的发展依然有着不低的环境代价。正因此,提升污水回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甚至达到零排放已成为一些工业领域的主要环保目标。在此方面,GE水处理的高抗污染高可靠性NF、RO、UF等膜产品,先进污染物去除技术UF/MBR, MBR with MACarrier, ABR, 以及结晶盐资源化ZLD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工业园区、石化、煤化工、电力等行业领域有广泛应用。为多个城市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了水回收利用,降低环境影响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