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16-12-08 22:22:00

 

来源: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新的环境机遇和挑战下,清洁技术发展将成为未来若干年内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优选择。尽管面临较多难题,大力推动清洁技术市场发展势在必行。

数万亿环保投资需求

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尽管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看,我国历史长期积累形成的环境问题仍较为突出,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环境质量总体依然较差。

“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环境形势都要严峻,面临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政策重点实验室主任蒋洪强12月6日在2016中美清洁技术峰会上说。

蒋洪强分析,造成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均GDP低);传统发展观念落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与高环境风险;党政领导评估考核机制;环境法制和执行力不强;环境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方面不健全。

在蒋洪强看来,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国可能出现的十大重点环境问题包括:爆发大规模的环境公共健康危机,如血铅、POPs、危险化学品等;超大区域和跨区域灰霾和水污染继续蔓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产生新的食品安全危机;沿江型饮用水源地安全事故进入频发期;机动车和面源成为大气和水污染的首要污染源;气候变化和资源开发加剧生态系统退化;承诺并实施二氧化碳和汞排放总量控制;与周边国家的环境冲突和环境威胁论;环境公民运动和生态政治危机频发;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变革的不确定性。

12月5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看,未来的投资需求将比十二五大大增长。根据水十条大气十条以及土壤十条测算的比例,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占到GDP的1.5%到2.5%,我国的环保投资将达到6万亿元到10万亿元。”蒋洪强说。

投资渠道该如何解决呢?蒋洪强认为,总体上,要构建国家绿色财政支出制度,构建金融体系,特别是以社会资本投资回报机制为重点来保障基本投资水平。另外,在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方面引进市场机制,包括税费和环境资源价格改革,梳理环境治理成本。

中美清洁技术合作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美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合作显著,已成为中美合作的亮点。中国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中美合作带来新机遇。

美中清洁技术中心总裁安锋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持,清洁技术贯穿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美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可以将先进技术和产品介绍到对方国家;另一方面该领域的投资可以促进清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青云创投创始合伙管理人叶东回顾了跌宕起伏的清洁技术发展之路。他认为,以可持续技术为代表的清洁技术3.0时代已经到来。受经济转型、持续创新、政策利好和消费升级等四个因素的驱动,中国未来在可持续技术领域的发展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清洁技术与清洁能源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实体产业,也是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月6日当天,徐州市政府与美中清洁技术中心及参会的各个机构、产业基金和企业共同发布了清洁技术发展宣言,将深化中美在清洁技术及清洁能源领域多方面、务实性的合作,加速两国优质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共赢互惠,推进清洁技术产业的长足发展。

清洁能源的创新时代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滕运认为,中国对煤炭这种不清洁能源的依赖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在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中,去产能的核心就是为了保持能源干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会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比如,未来从煤炭能源城市逐渐走向以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为核心能源的城市将是必然。

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主管吕天菲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清洁能源投资国家。在过去20年中,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清洁能源投资发生在中国。未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行业,比如分布式能源、物联网、太阳能、小型天然气电站等,将是未来的投资增长点和技术变革领域。

“未来大部分增长都不是安装新的资产,而是在于开发新的平台、新的系统、新的科技。我们预期越来越多的产业会获得更多绿色债券和公共市场的融资。”吕天菲说。

以绿色建筑和能效为例,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区域能源总监马敢建议,应该从长远发展角度发挥好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突破现有电力、天然气、热力各系统各自为政的藩篱,认真研究本地区可资利用的各类输入能源和建筑用能的冷、热、电等各种变化性需求,进行高水准、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结合环保措施,强制利用发电废热、工业废热,变废为宝、变污为宝,规划出多能互补,梯级利用的统筹优化建筑用能方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