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连维良:发改委正在研究推进煤企跨行业兼并重组的措施

2016-12-02 11:13:00

 

来源:

煤炭去产能取得初步成绩,但离终点依旧遥远。12月1日,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于秦皇岛举行。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表示,截至今年10月,煤炭去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数据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7.4亿吨,同比减少3.3亿吨,下降10.7%。

值得注意的是,与下游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愈加成为煤炭去产能重要手段。在交易会上,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等10家煤炭企业与电力、钢铁等主要用户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范围从电煤扩展到钢铁、建材行业。业内认为,这标志着煤炭行业全面进入中长期合同时代。

一面是去产能初见成效,另一头则是总体任务依旧艰巨。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就直言,煤炭去产能并未到位,“目前煤炭产量在57亿吨左右,如顺利推进去产能,2020年产量为49亿吨,而届时消费需求也只有41亿吨。”

连维良透露,发改委正在研究推进煤企在上下游相关行业跨行业兼并重组的措施,支持打造跨行业、区域、所有制的企业平台。

支持煤企融合发展

煤炭去产能已经颇见成效。王晓林在会上透露,截至今年10月,煤炭去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7.4亿吨,同比减少3.3亿吨,下降10.7%;10月份,原煤产量2.8亿吨,同比减少3841万吨,下降12.0%,比9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但连维良在会上强调,去产能并未到位,还要继续去产能。他表示,在现有力度下,我国今年煤炭产能依旧在57亿吨左右或以上,就算去产能在2020年如期完成,规模也近49亿吨,而届时消费需求也只有41亿吨。

同时,这41亿吨里还要刨除2亿吨左右的进口量,实际需求在37亿~ 38亿吨左右,在49亿吨产量中减去近6亿吨的减量化生产控制,43亿吨的产量也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连维良称,“就算煤化工增加了消费,需求也很难有绝对量的增长,去产能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连维良还坦言,单一的煤炭主业没有出路,煤企应加快融合发展水平。他透露,煤炭行业迎来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改委也正在研究推进煤企行业内、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措施。连维良提出,发改委将支持行业企业向下游产业延伸。

此外,连维良还认为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钢等都是好的重组方向,应打造跨行业、区域、所有制的企业平台。

卓创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张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煤企与相关行业兼并重组的做法由来已久,主要逻辑还是拓宽产业链,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生产成本,同时,目前煤炭上下游产业都在回暖,确实是个有利时机。

中长期合同获迅速推广

继神华、中煤与五大发电集团签订中长期合同后,签订中长期合同这一模式迅速推广。

在交易会上,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开滦、冀中能源、淮南、平煤、阳泉、榆林能源等10家煤炭企业与电力、钢铁等主要用户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范围从电煤扩展到钢铁、建材行业。业内普遍认为,这标志着煤炭行业全面进入中长期合同时代。

实际上,煤企与下游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早有历史,但效果并不理想,此次签订的合同能否保证执行效果?连维良表达了自己的乐观。他认为由于历经行业起伏,目前供需双方已达成共识,长期合同能够帮助锁定风险,同时,由于此次定价定量的机制,既锁定资源数量,又有灵活的定价方式,也能助力中长期合同的落地。

更重要的则是保障措施。连维良透露,发改委除了对履约企业在运力、释放先进产能予以支持外,更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改委官网发现,《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下称《意见》)已于12月1日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见》中还提出,国资委将中央煤炭、电力等企业履行长期合作协议的情况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对于未有效履行协议的企业,将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剔除。地方有关部门则将参照上述做法,以适当方式对相关企业进行考核。

此外,发改委还将严格对签约企业的纪律约束。连维良表示,发改委将会同行业协会加强全行业信用建设,并将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记录,健全惩罚机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