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环境保护“十三五”再现新风向 资本开酿环境监测板块

2016-11-23 14:02:00

 

来源:

近日,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治理等领域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与装备,全面满足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技术需求。

来自日前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由环保部和科技部共同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出,“十三五”环保科技要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废物资源化、化学品风险控制、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纲要指出,如今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环保科研前瞻引领不够。部分环保科研工作疲于应对当前的环境管理工作需求,缺乏对环境问题的适度超前预判研究,有时甚至处于被动应对局面。二是环保科研整体统筹协调不足。环保科研顶层设计不足,部分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和管理存在条块分割、交叉重复现象,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是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环保系统科研队伍规模小,环保科技领军人才不足,地方环保科研能力十分薄弱。四是环保科技体制机制亟待深化改革。

为此,《纲要》明确提出从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出发,进一步探明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调控机理,揭示区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机理与机制,初步构建我国环境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体系,夯实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引领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

突破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与预警、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修复成套技术100套以上,重要授权专利300项以上。创新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管理模式,形成技术政策30项以上,技术标准100项以上,全面满足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技术需求。

新建一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完善一批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成环保科技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争取新建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科技人才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适应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环保科技人才队伍。

针对未来的工作方向,纲要明确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废物资源化、化学品风险控制、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同时,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工程,围绕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水、气、土协同治理,工、农、城资源协同循环,区域环境协同管控的核心技术、产业装备、规范政策体系。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工程,形成京津冀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系统解决方案。

显然,与之前环境治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前的环境治理注重总量控制、减排指标等数字,导致公众对治理效果没有直观感受。十三五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后,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环境治理,切实看到治理效果。”业界资深人士赵笠钧指出。环境质量的改善,要让公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这对政府的环境管理和企业的环境治理技术都提出了新要求。

从政府方面看,环境管理也将注重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环境治理将从点源转变为系统性治理。诚如从一个工业企业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到整个流域的环境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赵笠钧认为,我国环境污染是几十年发展积累的问题,治理不能太急切。对于3—5年短期内不能治理好的问题,政府在思考这些问题上应该更加理性,做好系统性的规划。

未来,随着我国对环境管理和治理效果的要求提高,检测监测业务将大力发展。基于上述背景,市场普遍预测,在PPP模式等政策大力推动下,环保行业投资将步入加速期,监测设备需求有望提升。在提高监测标准、加大监测站点等指标要求下,“十三五”期间监测设备需求将达千亿规模,年均增速将达25%至30%,相关企业将获订单需求提升机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