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全文)
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95%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省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80%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确保重要资源不丢失、种质特性不改变、经济性状不降低。以地方品种为主要素材,自主培育一批畜禽新品种、新品系、配套系,打造一批以特色畜产品开发为主导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文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办公厅
2016年11月9日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充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山西等14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江苏等省创新保种机制,积极探索“省级主管部门+县市政府+保种场”三方协议保种试点。截至目前,通过遗传物质交换、建立保种场等方式,全国累计抢救性保护了大蒲莲猪、萧山鸡、温岭高峰牛等39个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保护了249个地方品种。
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地方品种分子育种研究,在生长发育、肉质及抗病性状选育改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申请了一批技术专利,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深度基因组重测序,成功构建了68个地方猪种的DNA库,为地方猪种质特性遗传机制研究和优良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研究建立地方家畜遗传材料制作与保存配套技术体系,实现了国家家畜基因库遗传物质保存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蛋鸡绿壳基因鉴定技术,成功培育“新扬绿壳” “苏禽绿壳”配套系,缩短了育种周期。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