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策略周报:“一带一路”概念走强 波动区间向上拓展
券商策略周报:
上周投资者情绪小幅回暖,两市成交量继续温和放大,市场风格整体偏向权重蓝筹股。截至上周末,上证综指收报3090.94点,一周累计上涨0.89%;深成指收报10748.90点,一周累计下跌0.10%;创业板收报2181.00点,一周累计下跌0.60%。
行业板块表现方面,建筑装饰、有色、建筑材料等涨幅居前,房地产、通信和医药生物等表现落后;主题方面,受益于中菲有望加强铁路等经贸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概念走强、高铁板块指数领涨。
西南证券:
经过了长达近半年的窄幅震荡,未来几周A股市场有可能出现突破变盘走势,完成3400点的中级反弹目标。从市场突破方向看,以“一带一路”为主的“中字头”板块有望带领市场上行,成为反弹龙头。
方正证券:
目前市场走势已经反映了流动性好转态势,未来将反映新的边际变化。四季度将是市场由中性到谨慎的过渡阶段,建议投资者寻找机会兑现收益。
东北证券:
目前的存量博弈市场有两大特征:1)量能是市场的一大制约;2)情绪模型显示市场仍处于高估前期风险点、低估增量信息阶段。因此,市场出现“一步三回头”式的反复行情概率较大。
中金公司:
上证综指的反弹结构或有延续可能,但日线级别的上涨空间有限,市场风险仍在逐步积累中。投资者要谨防反弹戛然而止,建议投资者继续保持审慎态度,严格控制持仓。
湘财证券:
从当前基本面看,并不支持股市走出大幅向上行情;从技术面看,上证综指站上年线上方,在进入三角形收敛走势的尾端后,随着波动性回升,目前处在选择方向的时间窗口,预计本周波动区间为3050-3150点。
广发证券:
目前的利率下行并不具有持续性,反而要警惕对“借短买长”监管加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因此,仍然维持“慢熊”观点,仅推荐结构性机会。
中信建投
迟来的“主升”行情,遵循两条配置主线
迟来的“主升”行情。进入四季度,2016年市场步入了“官子”阶段,受美国加息紧缩预期扰动以及不断推出的监管政策影响,“主升”行情姗姗来迟。在国企混改第一批试点落地和财政发力预期强化的带动下,市场从“临渊”处抬升,市场演绎价格修复和改革提升风险偏好主逻辑。目前上证综指在回补缺口后已经站上年线,有重拾“主升”行情的态势。而最新的A股投资者情绪调查问卷显示,无论对未来一个月大盘上涨的预期,还是投资者仓位情况,市场情绪都显示出一定的迟疑。
从周期嵌套框架出发,对市场“主升”情绪的延后需警觉。一方面,6月产成品库存周期见底后宏观经济迎来短周期复苏,在基本面弱企稳过程中市场从迟疑变得坚定,甚至对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有过度期盼。但对五次美国第三库存周期的研究可以发现,库存周期无论是力度还是持续性都是不足的,因此,四季度有可能会见到本轮补库周期的高点。一个中观行业和微观企业可以观察到的信号是,产业链下游的钢铁和化工行业已经难以承受中上游黑色采掘、大宗原料的价格上涨。供给收缩导致煤炭、TDI、钛白粉价格大幅超调,下游弱需求对中上游涨价的反制作用开始显现。当价格修复受阻后,微观企业盈利改善也将结束。从历史规律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领先产成品库存增速,如果在年内观察到价格高位滞涨,那么本轮补库周期也就行将结束。届时将迈入第三库存周期的下行阶段,该阶段经济周期的特征是滞胀。而当滞胀到来时,很多投资者可能已经错过了第一卖点。
积极财政的效果仍需观察。对基本面保持持续乐观的投资者认为,积极财政可以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滑。从现实经济出发,我们认为不应把积极财政当成经济的“救命稻草”,积极财政的效果仍需观察,它至少存在三个潜在冲突:一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债务约束;二是积极财政的挤出效应;三是财政政策出台的内部时滞。在全球贸易萎缩、债务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扩张财政的债务约束是刚性的,效应会大打折扣;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乏实例,如美国的肯尼迪政府和老布什时期都出现过相关问题;进入2016年中国民间投资出现了快速下跌,当前政府主导的PPP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现象。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累积效应对股市的冲击不应低估。市场对本轮人民币汇率波动展现出不多见的乐观,美元升值下的被动贬值有序可控成为市场的主流观点。这与2015年12月人民币快速贬值后市场反应平淡类似,甚至对于B股的杀跌市场也有自圆其说的理由。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累积效应对股市的冲击不应被低估,将本轮美元指数上涨归结为美联储加息预期抬升可能是不全面的。从我们的数据角度观察,美国制造业PMI与美元贸易加权指数增速是负相关的。近期美元指数上升更多来自于对美国经济疲软预期,从而外溢到全球经济不振触发了非美货币贬值。一个论据来自9月中国出口增速超预期下滑,或许预示本轮全球经济共振向上正走向尾声。因此,如果美元升值背后是全球经济短周期复苏的尾声,那么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机理则是增长因素。
进入四季度后半季度,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增多。美联储加息预期扰动,以及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缩是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重点;而欧洲是全球经济的脆弱点,欧洲银行业危机在经济步入下行期后将重新回到公众视野,12月的意大利公投也将为欧元区的稳健性平添变数。海外风险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A股市场:汇率渠道和全球流动性协同边际收紧渠道。对于前者,汇改之后,对人民币波动的担忧一直扰动A股市场,波动的客观压力来自于中国的债务问题、资产价格和经济结构等问题,被动压力来自于全球风险事件和经济下滑预期对美元指数的推升;而全球协同边际收紧流动性问题,对应在中国更多的是去资产价格泡沫和去杠杆带来的资金层面压力。从金融市场看,10月份全球金融市场在流动性边际变化背景下,沿着有序紧缩逻辑运行,整体稳定,能源和农产品表现相对较好。
且行且珍惜,行业配置需转换思维。三季报预告显示上市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都会实现同比回升,但从宏观经济出发,企业利润高点将在年内看到。因此,前期价格修复周期行业配置逻辑应该重估,估值合理和业绩稳健行业有切换机会。具体可以遵循两条配置主线:其一是关注防御和基金低仓位行业,包括医药、银行、食品饮料、黄金;其二是寻找低PEG行业,推荐建筑装饰、家电和化工。四季度尤其应该重点关注医药板块——除了估值处于合理位置外,从自上而下视角看,防御性明显的医药板块应有支撑。从细分领域看,生物科技、研发类的医药公司具有优势。
平安证券
流动性将成为市场上行的重要推手
上周市场情绪小幅回暖,融资余额突破9000亿元大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数据。从市场自身波动来看,“中”字头混改类股票表现较为强劲,但市场整体机会仍不明显。另一个解释是,10月份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发挥效应,信贷类金融机构需要为过于宽松的流动性寻找新的出口。此外,监管层也在为一些领域提供政策支持,如加大资本市场对于创业投资的扶持力度等。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经济尚未出现实质性的企稳迹象,房地产市场将受到政策影响趋于回落,实体经济对于流动性的吸收能力仍在下降。因此,利率下行周期仍未结束,流动性宽松环境仍然非常明显。在金融市场流动性极其宽松背景下,金融监管是防范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化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股市、汇市还是房地产市场,对于价格上涨的抑制几乎使用的都是金融监管政策。从股票市场当前的监管政策来看,加强监管的效应已经显现并被市场逐渐适应。
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强调将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加快健全和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推动交易所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新和丰富股权融资工具,拓宽股权融资资金来源。从企业降低杠杆角度看,资本市场将要出台的配套政策可能意味着某些领域将逐渐放松,从而给A股市场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积累挣钱效应。我们可以理解为,资本市场政策将围绕如何降低企业杠杆、支持创业及“绿色化”等领域展开。姑且不论这些政策何时会发挥作用,但政策方向足以吸引市场本就过于宽松的流动性开始增加股票资产配置。因此,我们认为四季度股票市场的表现将好于债券市场。
当然也有投资者认为四季度市场“黑天鹅”仍将不断,但市场在10月份扛过人民币汇率加速波动的时间窗口,又有什么理由去担心美国谁当选总统。至于12月份美联储是否加息,恐怕目前连美联储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市场预期过于充分的事件自然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度冲击)。当然A股资产价格变动的快与慢,与监管机构今后的政策力度也有关。
配置方面相对看好国资板块以及业绩相对稳定的板块,行业方面建议配置煤炭、有色、化工、环保、食品饮料和医药;个股方面建议关注千红制药、哈药集团、贵州茅台、老白干、龙马环卫、高能环境、骆驼股份、北京科锐、华新水泥和阳泉煤业.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