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场频频发力 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攀高
有数据显示,中国配方颗粒市场规模由2010年19.9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14年78.29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40.7%,预计2016年及2018年整体规模将达123亿和183亿元人民币。市场的拉动促进了制药企业在该领域的布局。
“现在每天的颗粒剂已经占到了全部中药处方的1/4,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还多。”浙江省某医院中药房主任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据悉,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杭州市红会医院均配备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上的使用。实际上,浙江省的情况仅是全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9月10日,川渝三大医药公司:科伦药业、恩威集团和太极集团的负责人参加四川三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等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落地推进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并将总投资额由最初的2亿元追加至5亿元。根据规划,该项目预计将于明年底正式投产。“力争成为许可放开后第1家进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企业。”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表示。
医保有待扩大
各地医保政策对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影响很大。资深医药运营及并购专家张自然博士的统计发现,目前已有8省市给予配方颗粒相关的医保政策支持。
2009~2011年间,北京、深圳等地率先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容量迅速激增。2015年9月开始,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独立药品列入地方医保范围的省份,由此,颗粒剂在省市级三甲医院得到了快速推广;2015年12月,河北省人社厅发布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将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规定,准予神威药业研制的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纳入河北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此外,配方颗粒已纳入医保的还有宁波、温州、湖州等地;而山西、福建等省则参照中药饮片政策对配方颗粒给予报销。
实际上,不少中药饮片已纳入各地医保政策,但为何配方颗粒只有少数省市明确发文可以医保报销?“饮片是老祖宗几千年的传统,从汉代张仲景算起,也有一千多年。配方颗粒虽说是饮片的衍生品,但毕竟从饮片到配方颗粒这个过程的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国内某药企陈周全博士告诉记者:“部分地区配方颗粒获医保认可可能是从本地区经济产业保护的立场考虑。”
总体来看,在目前医保控费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由于饮片不占医院“药占比”,若其可享受医保报销,未来增长潜力较大。专家预测,进入新版《中国药典》的品种可作为基药目录报销,因此,《中国药典》内的618个中药及饮片品种将是厂家开发的重点品种。
然而,尽管配方颗粒在与医保对接中各地进展较快,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还只有少数省(市)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此前北京也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随着配方颗粒逐渐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医保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市场,北京也将其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红日药业方面认为,政策是可以调整的,预计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势在必行,只是各个省市的进度不同。
科技化解处方难题
“患者目前还无法自己去药店或诊所购买中药配方颗粒。”云南省的一位中医师曾指出,除需医生处方外、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管理也很严格,有收方、审核、调配、复核等多道程序,并且要有中药处方权的医师才能开药,有相关职称的药剂人员才能调配,所以患者要到经过备案的正规医院才能处方,一般的诊所还没有能力来调配。
记者还留意到,目前大部分地区限制药品零售企业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经营销售权利。如陕西省食药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中药配方颗粒。”
此外,配方颗粒若想获得更多临床使用还要考虑医生的处方习惯,比如剂量换算可能“拿捏不准”。北京的一位研究专家提醒,比如某种饮片平常用10克,用中药配方颗粒后可能4~5克就够了,如果复方换算就非常麻烦。此外,不同企业同样的1克产品,相对原药材的剂量可能也有不同,若使用不同品牌的配方颗粒还需要另外换算。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规格肯定要考虑临床习惯,一般是3或5的倍数。”陈周全告诉记者。此外,为方便临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配系统也逐步走进各地医院的药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智能化系统可以将中药饮片剂量转换成中药配方颗粒并实现自动包装。一些智能设备还集中了“处方下载、颗粒识别、称重、自动调剂、封装、处方信息打印、处方和库存管理、智能纠错”等功能。可以让医生无需改变以往处方配伍习惯。目前,四川省肿瘤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等已引进了配方颗粒智能药房。
除科技创新外,政策和市场也频频发力。“一些地区和企业合作,引资建成规模较大的产业基地,通过政策吸引资本。”前述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梳理华润三九和红日药业的半年报发现,配方颗粒业务均保持良好增长。其共同的特点是,“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其处方药的重点业务之一,政策放开后,由于配方颗粒市场竞争激烈,对业内企业全产业链控制能力要求将提升。一方面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及临床项目,提升产品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市场推广中继续加快新客户拓展,以智能化中药房为依托,驱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