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地王拉高融资成本 信达地产主业曝罕见亏损
提及上海顾村地王,大家不由地会想到曾豪气冲天、一掷千金的信达地产,但他刚披露的半年报却让自己有些威风扫地。
上半年,信达地产实现营业收入约30.7亿元,同比增幅41.8%;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1.3亿元,同比下滑44.66%。这还不止,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信达地产净利亏损逾7000万元,同比下滑13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历史资料发现,这是信达地产2008年底借壳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罕见的“亏损”现象,这与其报告期内频抢地王,融资成本较高或吞噬经营利润等风险似乎密不可分。
而外界更担忧的是,在当前政策与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这些高价地王将如何浮出二级市场?
净利下滑隐藏主业亏损
从介绍材料来看,信达地产号称是中国信达旗下的房地产开发运作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家财政部,背景之显赫可见一斑,但其经营业绩却难言靓丽。
报告期内,信达地产实现营业收入约30.7亿元,同比增幅41.8%,就主业收入构成来说,房地产销售收入28.1亿元,同比增幅约42%,毛利率为19.9%,同比下滑约12个百分点;物业管理及出租收入1.13亿元,同比增幅37%,毛利率仅2.51%,同比增幅0.71个百分点。
信达地产相关人士表示,由于结转收入中来自三四线城市的项目较多,市场行业毛利率水平下降比较普遍,公司去库存促回笼的销售策略力度又有所加大,所以营业收入的毛利率降幅较大。
再来看盈利性,记者研究发现,信达地产报告期内为上市公司股东赚取净利1.3亿元,同比下滑大约45%,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公司净利亏损逾7000万元,而去年同期扣非后净利为2.23亿元。
记者对比历史资料发现,上述扣非后的净利亏损额是信达地产继2009年中报披露扣非后净利首亏之后,在楼市火爆行情下所遭遇的第二次罕见亏损,也是时隔7年扣非后净利亏损的再次扩大。
相较于房地产开发主业,信达地产报告期内依靠非经常性损益为公司赚取利润2亿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收益2.23亿元。
信达地产合并资产负债表对外透露,报告期末,该房企旗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接近30亿元,而期初该类资产仅14.4亿元。具体来看,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就是按成本计量为20.65亿元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及账面金额9.21亿元的理财产品。
西部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多是短期股票投资。今年以来,股市波动风险较大,浮盈或浮亏的概率都很大,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在一路下行。对于房企而言,关键还要靠提高地产主业运营效率及其盈利能力。
抢地王拉高融资成本
记者观察到,信达地产原本在房地产业较为低调,外界一度较少知晓这家上市房企。但去年中期以来,信达地产首先在拿地上异常高调,频繁出手。
去年7月份至今年6月份,信达地产在上海、杭州等四个城市拿下6块地,其中就包括显赫一时的上海顾村地王,总耗资352亿元,反观其2015年的营收仅有81亿元,这让外界一时将其比作“走钢丝”的举动颇为费解。
对于高调拿地储粮,信达地产公开表述说,该房企加大一二线城市拿地,主要是根据“二五规划”的战略安排,正视当前区域布局中的局限性,结合既有区域深耕的要求,密切关注城市市场分化加剧的趋势。
信达地产透露,报告期内,该房企目前已获土地项目正常运作,进展顺利。
不过,记者注意到,信达地产频抢地王的代价不菲,按其公开表述,截至6月底,该房企在合并口径下的授信总额为478.57亿元,其中已消耗授信接近300亿元,可使用余额182.64亿元。
“因土地成交较为集中,报告期内融资产生的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193.26%。”信达地产中报如是表述说。
此表述背后的逻辑就是信达地产借融资集中拿地,导致上半年产生的财务费用剧增。据悉,报告期内,信达地产累计产生了大约2.61亿元财务费用,而去年同期仅为8907.1万元,对此变动给出的理由是“融资规模扩大,利息增加”。
上半年,信达地产涉及发债融资60亿元,其中私募债融资30元,票面利率5.56%,但其定增融资预案年初已被中止审查,而基于债权融资剧增,该房企资产负债率已达85.6%,同比增加2.3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