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解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

2016-08-23 11:40:00

 

来源:

新华网上海8月2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叶健 叶锋)22日,上海市向全社会公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在接下来一个月内接受市民的意见建议。规划草案令人瞩目地提出,上海未来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要“负增长”。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在这份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布局的手册中,还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又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人口调控,用地“红线”

作为规划的重点,人口和土地两条“硬杠杠”无疑最引人关注。

对此,规划明确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合理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而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这意味着,未来24年里,上海的人口增量会控制在百万人以内。

与此同时,规划还显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公共空间供给,合理调控城镇住宅用地规模”。

人口和土地的调控,直接影响了公众最关注的住房问题。对此,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补充说,上海是要建设“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供应体系,“可负担不是商品房价格的问题,而是居住成本”。

“大家不用担心今后没有土地供应了,住房用地是充足的”,庄少勤表示,“可能今后家庭规模会小一点,满足今后创新创业人才不断交流的需要。”

对于未来住房的空间布局,庄少勤表示,“根据未来的发展要求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的发展格局,未来新城、新市镇成为人口进一步集聚的区域,这些地方的住房供应会增加,当然这些地区公共服务的能级也会提升。”

看点二:城市副中心,不搞摊大饼

规划草案显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对此,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王思政表示,在2040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四条底线,人口的底线、土地的底线、环境的底线、城市安全的底线,这都是做强核心功能、去非核心功能的基础工作。同时也“强调政府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在很多产业发展当中,有的产业不是政府能简单规划出来的,更多要靠市场。”

看点三:上海大都市圈,高铁交通出行圈

随着高铁的开通,长三角的一体化已经大大提升。但是,未来长三角的出行时间更将从“小时级”进入“分钟级”。

对此,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这次规划里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的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根据目前的高铁通车情况,上海至宁波和舟山的交通出行还超出了90分钟范畴。而上海和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无论是高铁还是高速公路,都已经让出行非常便利。可以想象,未来上海大都市圈的出行真正将实现“说走就走”的地步。

看点四:绿色、便利与宜居

宜居或许是未来的上海最大的亮点,其中,绿色和便捷,是未来上海宜居的两大特色。

规划显示,到2040年,“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市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分钟”“保证每个社区生活圈内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开放空间的5分钟步行可达率达90%以上”。

对此,庄少勤表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这次规划的亮点,15分钟是步行距离,所以是低碳绿色的社区,通过步行就能够解决你在社区里基本生活,乃至于工作、休闲、学习等需求。”

同时,规划还显示,“确保生态用地占市域陆域面积比例在60%以上,森林覆盖率在25%以上,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出行,至2040年,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

“环境质量的改善是生态之城里必须要做到的”,庄少勤表示,“我们希望未来的环境标准能够符合上海的国际地位,能够和国际其他的全球城市媲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