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界担忧IPO制度改革将严重削弱香港股市的活跃性
香港金融界担忧,一旦新股上市制度改革成行,将严重削弱香港股市的活跃性,并拖累金融机构的业绩。
8月15日,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金融服务界候选人詹剑仑公开表示,当下香港证监会(下称SFC)和港交所联手推动的上市制度改革咨询,实质上架空了上市委员会的权利,让SFC的权利变得没有制衡。
“按照现在的制度,每年被SFC否决的新股申请,大概占申请总数的10%,如果新政策通过,SFC的权利没有了限制,可以预见,被否决的新股申请比例将会更高。” 詹剑仑说。
香港收紧新股监管
詹剑仑的上述假设是香港金融业界当下担忧的焦点。
一家港澳地区券商的高管向腾讯财经表示,从生意角度来看,确实非常担心,新股上市制度改革会拖累业务,因为政策的收紧势必导致香港新股集资减少、股市成交缩小,这些都会对金融业带来负面影响。
他说,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诸如英国、新加坡这些曾收紧上市制度的国家,一旦政策落实后,当地股市活跃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对券商的生意造成很大影响,而像美国、澳大利亚等制度宽松的国家,市场一直非常活跃。
他补充称,从大的趋势来看,全球多数国家的上市制度都在从监管模式走向披露模式,内地证券市场也在努力向披露模式转型。
不当行为令监管者出手
在全球新股市监管日益宽松的环境下,香港逆势收紧新股政策,某种程度上,也属逼不得已。
过去10年间,在港上市的企业由1135家增至1866家,总市值由8.18万亿港元,升至24.68万亿港元。起初,香港的股市以本地企业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起,内地企业逐渐成为在港上市的主力。
近几年,内地民企成为在港上市集资的主角,但其素质却良莠不齐,导致不少公司一经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催生不少做假账、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的行为,壳公司在混乱中“大行其道”,这些行为损害了投资人利益的同时,也让外界质疑香港的上市制度。
一位香港资产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向腾讯财经表示,香港的金融市场 是一群最聪明的人在操作,他们总能想到方法,绕过监管,这导致了香港市场很多不当行为,虽然没有触犯法律和法规,但是市场对此颇有微词,所以港交所和证监会已是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
对于香港市场充斥壳股的问题,詹剑仑则认为,这是内地资金充裕导致的结果,是公平市场的正常行为,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供更多的新股供应。
学者吁香港应加快新股审批
与加强监管相比,美国克林信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徐家健认为,香港更需要关注如何提高效率以及竞争力。他质疑,现在香港新股上市审批太慢,认为改革或可侧重缩短审批时间。
6月17日,SFC和港交所联合发布新股上市制度改革文件。改革的重点是设立上市政策委员会和上市监管委员会,前者负责上市政策相关工作的制定,后者重点处理有争议性的上市申请,两个委员会的成员由相等数目的SFC和港交所成员担任。
如果这项改革落实,常规的上市申请仍然由港交所下属的上市委员会负责,但是港交所行政总裁将不再担任成员。本次改革的市场咨询为期三个月,将于9月19日正式结束。
上述券商高管说,香港金融业界还有一个担忧,就是虽然可以表达看法和意见,但是最终上市制度改革能够落实,决定权还是掌握在SFC和港交所手中。